网络框架的实现,客户端更复杂

真正写过底层网络框架的人,应该有一个感受:就是在框架的client/server架构的实现中,表面上server端更重,实际上server端更容易设计实现,而客户端反而需要一些设计和实现的技巧,为什么呢?

server端其实没有太大的发挥空间,无非是用性能最好的io模型(epoll/iocp/kqueue)、最好的线程池模型(先进后出,任务队列,协程),分别对accept进来的tcp连接进行数据包接收解析处理以及任务分派,然后处理好连接错误和异常即可。没有太多需要发挥和优化的空间。说白了,公认的最佳范式就在哪里。

客户端则不同,最基本的,需要考虑server端原本就要考虑的这些事情。此外,如果一个编写的好的客户端,还需要考虑对server的负载均衡,连接数动态调整,以及在不同的应用环境下的鲁棒性和灵活性。也就是说,客户端的环境复杂性和对“自动化”的要求更高,导致在设计上和实现上需要多做很多事情,需要更多的创造性思维。如果要做跨语言的实现,由于各个编程语言及语言背后的运行库或标准库的不同实现,要处理的事情就更多了。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