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理解栈:从原理到应用
1. 图像用户核心部分的逻辑分段
图像的用户核心部分被划分为三个逻辑段:
- 程序文本段 :始于虚拟地址空间的位置 0。在执行期间,该段受写保护,并且执行同一程序的所有进程共享其单个副本。
- 数据段 :在虚拟地址空间中,位于程序文本段上方的第一个 8K 字节边界处开始。这是一个非共享的、可写的数据段,其大小可通过系统调用扩展。
- 栈段 :从虚拟地址空间的最高地址开始,随着硬件栈指针的波动自动向下增长。这就好比有些学生用一本笔记本记两门课的笔记,第一门课的笔记正常书写,第二门课的笔记从笔记本末尾倒着写,若空间不足,两者可能会在中间相遇。
2. 栈的用途
2.1 保存函数返回地址
- x86 架构 :
- 当使用 CALL 指令调用另一个函数时,CALL 指令之后的地址会被保存到栈中,然后无条件跳转到 CALL 操作数指定的地址。CALL 指令相当于 PUSH address_after_call / JMP operand 指令对。
- RET 指令从栈中取出一个值并跳转到该地址,相当于 POP tmp / JMP tmp 指令对。
- 栈溢出很容易实现,只需进行无限递归,示例代码如下:
void f()
{
f();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