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N讲解

DCN是DeepFM的升级版,后者是只能做二阶交叉特征,随着阶数上升,模型复杂度大幅提高,且FM网络层较浅,表达能力有限。google团队通过构建深度交叉网络来自动进行特征的高阶交叉,且时空复杂度均为线性增长,极大提升了模型性能。

模型结构

整体网络结构跟DeepFM类似:

model

特征交叉细节:

cross

代码实现

代码其实非常简单:

def cross_net(self, inputs):
    # 进行特征交叉时的x_0一直没有变,变的是x_l和每一层的权重
    x_0 = inputs # B x dims 
    x_l = x_0
    for i in range(self.layer_nums):
        # 将x_l的第一个维度与w[i]的第0个维度计算点积
        xl_w = tf.tensordot(x_l, self.W[i], axes=(1, 0)) # B, 
        xl_w = tf.expand_dims(xl_w, axis=-1) # 在最后一个维度上添加一个维度 # B x 1
        cross = tf.multiply(x_0, xl_w) # B x dims
        x_l = cross + self.b[i] + x_l
    return x_l

这里的 cross 其实是相当于学习残差。

实验结果

就随便看看吧,baselines提到了FM、LR,但只字不提跟它们的性能比较,无语。。。(Wide&Deep依赖于大量人工先验来选择交叉特征,DCN只跟自动交叉特征的方法比,例如FM等)

logloss

parameter


参考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探讨了杯形谐波减速器的齿廓修形方法及寿命预测分析。文章首先介绍了针对柔轮与波发生器装配时出现的啮合干涉问题,提出了一种柔轮齿廓修形方法。通过有限元法装配仿真确定修形量,并对修形后的柔轮进行装配和运转有限元分析。基于Miner线性疲劳理论,使用Fe-safe软件预测柔轮寿命。结果显示,修形后柔轮装配最大应力从962.2 MPa降至532.7 MPa,负载运转应力为609.9 MPa,解决了啮合干涉问题,柔轮寿命循环次数达到4.28×10⁶次。此外,文中还提供了详细的Python代码实现及ANSYS APDL脚本,用于柔轮变形分析、齿廓修形设计、有限元验证和疲劳寿命预测。 适合人群:机械工程领域的研究人员、工程师,尤其是从事精密传动系统设计和分析的专业人士。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解决杯形谐波减速器中柔轮与波发生器装配时的啮合干涉问题;②通过优化齿廓修形提高柔轮的力学性能和使用寿命;③利用有限元分析和疲劳寿命预测技术评估修形效果,确保设计方案的可靠性和可行性。 阅读建议:本文涉及大量有限元分析和疲劳寿命预测的具体实现细节,建议读者具备一定的机械工程基础知识和有限元分析经验。同时,读者可以通过提供的Python代码和ANSYS APDL脚本进行实际操作和验证,加深对修形方法和技术路线的理解。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