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C
前言
本文只作为笔记记录。
在上一版的Tin标记语言实现体系中,把Tin标记文本通过tkinter文本框渲染出来就结束了。如果在这一版的Tin标记语言实现中也仅仅完成这个任务,还谈什么升级? 是无法体现新一版Tin标记语言更强的呈现导出能力,只能让编写成果龟缩在小小的TinText中。
Tin标记语言从来不想取代什么或开拓什么,这一系列文章就是python.tkinter在这个方面的一个小例子,当作是小实践作业就行。
那么呈现转译的基础,跟渲染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像是语法树,都是要告诉输出器要怎么输出内容。因此,我们需要一个中间模块,实现Tin标记的解释工作,将标记内容赋予意义。
在前文当中我们在渲染器里实现了边解释边渲染,实际上已经完成了解释工作,所以我们还需要重新来一遍吗?没必要,接着渲染器往下写就是了。
解释记录器
让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TinText的初始化:
class TinText(ScrolledText):
"""
TinEngine.TinText
tin标记语言渲染核心
"""
RENDERING=False#渲染状态
def __init__(self, master, *args, **kw):
"""
部分参数是直接确定的
开发者只能通过实例化后进行更改
"""
super().__init__(master, *args, **kw)
self.config(borderwidth=0, relief="flat", insertbackground='#000000', insertborderwidth=1,
wrap='char', spacing1=10)
self.tinml=TinML()#tin标记记录
self.tinparser=TinParser()#解析器
self.balloon=Balloon()#提示框
self.img_thread_pool=ThreadPoolExecutor(max_workers=10)#图片下载线程池
self.__initialize()
其中的self.tinml=TinML()
就是创建了一个解释记录器。这个类也很简单,本质上就是一个列表,内部单元为字典。看看TinML类的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