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难的是,新能源富集的三北地区多以火电为主,而且多承担供热任务,在风电大发的冬春两季系统调峰能力极小”不理解为什么新能源富集的时候却让系统的调峰能力降低了呢?
一言以蔽之:电力系统稳态运行的数学本质是一个实时的功率平衡方程,新能源的引入提高了电网功率平衡的调节难度,是为调峰能力降低。
一般电路原理学到的“电压源型”电路,认为能量无限,所以我们列写节点电压方程,没毛病。
电力系统不同,能量被原动机的机械能严格的限制了,所以潮流方程是个功率方程,功率方程的不平衡将会引起系统频率、电压等指标波动,进而威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回到问题本身,新能源对于潮流方程意味着什么呢?
意味着这个功率方程变成了一个随机方程,新能源的出力具有随机性,那么为了保证电网的功率平衡,就必须准备好充足的热备用,或者储能。但现在的储能对于大电网杯水车薪,所以还是得靠热备用,依靠燃气轮机的快速爬坡与汽门快关,或者抽水蓄能,使电网有足够的能量补充与储备能力,在新能源波动时,补足出力或者快速降低出力。
另一方面,所谓的调峰能力是什么呢?
是电网调节发电功率以匹配负荷功率波动能力。每天的负荷会发生规律性的变化,那么电网发电也得跟着变化,这个调整是需要花钱的,特别是火力机组的调节与启停,成本很大。这时,可以利抽水蓄能,负荷小的时候,把水抽到高处,负荷大的时候,再发电释放出来,那么对于火力机组来说,负荷就比较平稳,不用反复调节或者启停,提高综合效益。如果没有抽水蓄能,则需要进行合理的机组组合,降低成本。
那么,考虑负荷的随机性与新能源的随机性,矛盾就出来了。两者都需要依赖系统的发电调节能力,三北地区水资源不足,抽水蓄能用不了,那就只能依靠火力机组。结果我国燃气轮机还少,火力机组又要供电、供热,意味着不能关闭,本身爬坡能力又比较差,此时负荷一波动,或者新能源一波动,电网功率平衡就极难维持,这可不就是调峰能力极小么。于是就出现了大量的弃风弃光现象。
综上,新能源富集,本质上显著提高了电网功率平衡的调节难度,调峰能力自然降低。
电力系统的调峰是什么意思?
谁在电力系统中扮演调峰角色?
调峰是常规操作吗?什么情况需要调峰?
新能源的接入为什么会增大调峰压力?
先了解下调峰是啥意思:
在用电高峰时,需要投入在正常运行以外的发电机组以满足需求。
调峰是电力系统的常规操作吗?
并不是,据统计,全国95%最大负荷:持续时间普遍低于24小时(1天),对应电量不超过全年用电量的0.5%;
90%最大负荷:持续时间普遍低于168小时(1周),对应电量不超过全年用电量的1%。
谁来扮演调峰的角色呢?
既然负荷尖峰时刻不多,谁最适合灭它们呢?你一定想到了。
抽水蓄能电站。在负荷低谷时将下池的水抽到上池,负荷高峰的时候将上池的流回下池发电。启动灵活迅速,从启动到满负荷运行只需1~2分钟,由抽水工况转换到发电工况仅3~4分钟,是调峰电源的理想选择。当然还有燃气电厂、水电厂、部分燃煤电厂和大规模的化学储能也都可以作为调峰电源使用。而近些年,我们还拥有重型武器—特高压直流。
新能源能调峰吗?
显然不行,新能源无法人为控制,只能靠天吃饭,大家都知道。
但有多不靠谱,大家可能没直观印象。
举个栗子,东北+华北的风电出力能在一天之内从500~600万kW风电涨到5000~6000万kW,再跌回500~600万kW。。。
今年东北地区的限电大家应该记忆犹新,9月10日开始,东北地区火电装机8000万kW,可调出力不到4000万kW,负荷稳定在6000~7000万kW,而东北却遭遇连续的极热无风天气。
这种天气下,新能源出力长期低于10%。于是没有了新能源的支撑,电网频率一度来到49.5HZ(正常为50HZ上下波动)。
根据国调复盘:一般频率掉到49.7HZ,所有的备用机组就都打出去了。49.5HZ意味手里已经没牌了,如果负荷进一步增长,再过7分钟,不采取措施的话,东北电网就会垮。
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国调紧急采取限电措施,把电力系统又从崩溃边缘拉回来,这也算是东北限电的导火索。
回到问题所述:为什么新能源的接入会增大电力系统的调峰压力?
因为新能源不仅不能在关键时刻顶上去,而且还很有可能掉链子,拖火电的后腿。
通俗来说,就像你和兄弟部队守两个山头,敌人大规模来了,兄弟部队却提前撤了。你不仅要守好你的山头,还要帮他守山头,这当然极大增大你的防守压力。
1、有功过剩会导致是电网的频率过高,有功不足会导致电网的频率过低。我国家的电能是50Hz的,而且必须维持这个频率不能变,否危害整个电网上所有的设备的安全。电网是用多少电就只能发多少电,不能多发,也不能少。
2、新能源也有一个特点,就是以太阳能、风能等等清洁能源为主。但是他们会受到天气的影响,比如风电受到就受到风力的影响,如果是多风的电天气,他们就能发电,如果没有风维持机组的运转他不光不能发电,而且还需要从大电网获取大量的电能。太阳能就更坑了,如果突然遇到强对流的天气,有一两个小时不能发电也能造成大量发电机组停机。也就是新能源的发电能力不稳定。
3、正常用电的时候我们随时开灯、随时关灯。火车随时启动、随时停止。总不能连开灯关灯都需要报计划吧?这不合理,也不科学。于是电网让火电、新能源、核电之类承担基础负荷。他们只按规定的计划发电进行发电,占整个电网的85%到95%浮动。基础负荷不能随意随意降低发电量、也不能随意增加发电量。然后设置调峰调频电厂,他们能随时提升发电量,随时降低发电量。而且动作迅速,也就是剩下15%到5%,最后负荷通过调峰调频电厂进行补充。因为成本原因,系统内调峰调频厂容量有限,不可能无限承担调峰调频的能力。
好了,我们现在知道有四点。1、电网是用多少电就只能发多少电,不能多发,也不能少。2、新能源的发电能力不稳定。3、基础发电机组不能随意降低发电量、也不能随意增加发电量。4、系统内调峰调频厂容量有限,不可能无限承担调峰调频的能力。
随着火电逐渐退出电网,新能源在电网里面承担的基础负荷越来越大,这有一个大问题出现了,新能源他不稳定啊。缺少的负荷必须由系统内调峰调频补充,否则电网要么限电、要么整个网架就得崩溃。这就但是调峰调频容量有限,这就会造成了极大的调峰压力。
那为啥不能通过增加火电和核电的出力,从增加基础发电能力解决问题呢。主要是现在发电方式太落后了。不管是火电还是核电,他的本质都是烧开水,等蒸汽压力至少需要好几个小时,等他们什么都已经晚了,不是整个网架崩了就是负荷已经甩得差不多了。
人类在能源这项科技上其实已经停滞很久了,从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没有实质性的进步,只是化石烧开水变成了花式烧开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们仍需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