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S#,#ArcGIS#,#地理信息系统#
关于坐标的问题真的可以写十几篇技术文章哎~
今天我们只聊投影坐标系中常说的6位坐标和8位坐标的区别。
01 分清XY
地理坐标系下我们使用经度和纬度来表示,大家都能分清经度表示东西向的,纬度表示南北向的。

来源:百度
那么投影坐标系下呢?在测绘里,XY的方向和我们熟知的数学坐标系中的坐标轴是相反的。

来源:百度
所以这里的6位和8位指的是测量坐标系中的Y值。
其实不同的坐标系,Y值可能是6位、7位、8位,那为什么只听说6位和8位的区别呢?
因为通常我们讨论的特指我国常用投影方式——高斯克吕格投影,以中央经线命名和以带号命名导致的Y值是6位和8位的问题。
02 高斯克吕格投影
高斯克吕格投影是分带投影,有3°带分带法(中央经线两侧各1.5°)和6°带分带法(中央经线两侧各3°),将全球分为如图这种橘子瓣形状:
图片莫名其妙上传失败,建议去公众号GIS小助手原文看吧。。。
它的命名方式有两种:
①不带带号:假东偏500km.

3°分带法不带带号

6°分带法不带带号
②带带号:假东偏=带号+500km

3°分带法带带号

6°分带法带带号
地球赤道周长40075千米,共360°,则3°长为334千米,则6°分带法每个橘子瓣中Y坐标范围为(-334 000m)~334 000m,区间差为668千米;3°分带法每个橘子瓣中Y坐标范围为(-167 000m)~167 000m,区间差为334千米。
为避免坐标出现负数、不便于记录和计算,需要将X轴向西移动,Y轴向南移动,从而保证所有数据都在第一象限。移动的距离就是假东偏、假北偏的距离。

高斯克吕格投影3°和6°的移动距离都是500 000m,这也就是假东偏的距离,表示Y坐标需要统一加500 000m,所以6°带坐标范围为166 000m~834 000m,3°带坐标范围为333 000m~667 000m,结果为六位数。
同样的,以带号命名的,假东偏的距离是带号+500千米:6°带以20带为例,假东偏为20 500 000,坐标范围为20 166 000m~20 834 000m;3°带以40带为例,假东偏为40 500 000,坐标范围为40 333 000m~40 667 000m,结果为八位数,前两位表示带号。
03 根据位数判定坐标
不同的命名方式会导致坐标的范围不一样,反过来,如果已经知道坐标的范围能不能倒推坐标系呢?
可以,但是得分情况。这里我们只讨论高斯克吕格投影。
假设已经知道数据的投影是高斯克吕格,怎样判定是6°带还是3°带?怎样判定中央经线是多少呢?
如果坐标范围是6位,我们可以判定坐标系不带带号的。如果Y值范围在333 000m~667 000m,可能是3°分带法;如果Y值范围在166 000m~834 000m,一定是6°分带法。
比如下图:从左右范围可以看到这份数据的Y值是六位,范围是430 669m~604 511m,所以这一定是不带带号的坐标命名方式,大概率是3°分带法。

这里为什么不能肯定是3°分带法,看下图:同一份数据在6°分带法下的范围也是430 669m~604 511m。

因此如果坐标范围是6位,可获取的信息非常有限。
如果坐标范围是8位,我们可以判定坐标系是以带号命名,并且根据带号可以知道是3°带还是6°带。
仔细观察分带投影,因为我们国家的经度范围大致在73°33′E~105°05′E,所以如果是以带号命名,带号在13~23带之间的,说明是6°分带法;带号在25~45带之间的,说明是3°分带法。

比如下图:从左右范围可以看到这份数据的Y值是八位,前两位是40,所以这一定是3°带以带号命名的坐标系,中央经线是120°E。

——END——
写在最后:
这次的方法其实是帮助你判定坐标的,如果数据已经有坐标了,这篇文章的内容你全都可以跳过!想搞懂坐标真的好难!本篇文章是我的心血之作,未经允许不可转载,但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谢谢你们关注我的公众号!爱你们~

扫我扫我(公众号:GIS小助手)
本文探讨了GIS中投影坐标系中6位和8位坐标的区别,主要聚焦于高斯克吕格投影的3°带和6°带。6位坐标通常对应不带带号的6°带或3°带,而8位坐标表示带带号的投影,可据此判断中央经线。
91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