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为总结之总结,由此可见这个总结之大。不过说大不是说我的文章要写多么长多么长,文章长只是形式上的。如果说我只用寥寥百句就能很深刻的阐述我学习的一些心得体会,经验,那也是可以的。但我不是文豪,没有犀利的文笔,只能以通俗的言语,来总结我的一些体会。
时至今日(始于 2009-07-17 ),差不多学习快一个月了。回想整个学习的过程,好像是在爬楼梯,或是在爬山。从刚开始站到山脚,在现在站在山腰(其实是比腰更低的地方)。一直是在不断地往上爬。用米老师的一句……(刚才胖子问了个问题,忘了)。现在在回过头了,发现自己已经把以前自己看着高不“好”攀的东西踩到脚下了。总之就是视野变得开阔了,眼界高了。
在前几篇也说到过,从一开始的照葫芦画瓢,到现在的功能模仿,都是一个台阶一个台阶爬上来的。感觉学习起来没有多少困难(这都是归功于我们伟大的米老师呀!歌颂词(略去 500 字))。老师这样排课的好处就是每次都会让你面对一些困难,但是这些都不是什么大的困难。这样就能够一步步的克服困难,享受成就感,然后在渴望遇到困难。对于困难(注意,它是一个对象)来说,我们养成的这个习惯真是太可怕了(简直就是“恶性循环”嘛 ! 哪有人渴望以至于到困难的)。每一次的困难都是一个垫脚石,你踩上它,你就可以站的高一点,你摔倒过。所以你能体会踩在它身上的那中快感,那种成就感。唉……忍不住高呼:“让困难来的更猛烈些吧! ”
路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鲁迅先生有语:“世上本没有路,走得人多了便有了路”。米老师也说了:“你们师哥们都已经把路给你们走出来了,要是咱们前进的速度没有他们快,岂不是没有天理!”。其实应该说是,师哥们已经按着米老师的指导,走出了一条大道,我们也就应该在师哥后面跑 过这条大道。
好像不是总结了,快成歌颂了,不过确实是事实。
还得从实际说起,在照葫芦画瓢的时候,面对的问题是代码,因为有些东西以前是不知道细节的,所以重点还是在代码,在过程。虽然一直视图站在整个工程的角度来看问题,但是得到的结果并不是很真实,感觉很飘渺。
到在真正做完一个完整的工程,才能够真正的从代码行里爬出来,回过头了看看那些不值一提的代码。真正的(自我感觉)站到了一个整体的角度来看待软件开发。需求分析,设计分析。前期文档的重要性,在这个工程完成时,已经不言而喻了。真正的编码已经没有什么值得说道的。倒是里面的困难确实是至宝。到最后,也就是昨天今天做的软件发布和部署,测试。这才是一个完整的软件开发,这才能叫做一个工程。所以以后如果做一个软件没有前期的文档,没有后期的测试,或许就应该叫做是程序,而不是工程。
有些东西,走过,做过,迷茫过,错过,才能真正的体验到那种真 感觉。就像是体验一个工程一样。
从刚开始写文档,那种不知所措,而有想要有些措施的感觉。到编码时没有主线,为了功能又修改数据库的那担心(不知道以后会不会还得来改),一直到做完成个系统后那种开心,还有到现在发布测试时的那种忧心,本来测试的好好地东西,到别的机器上就会出现很多无名的问题,真是闹心。不过还得改呀,其实对自己做的东西负责也是基本素质之一!
总之呢。一切的一切都可以说成是遇到问题,解决问题,成长!
到现在(上午 10 : 30 ),大家还在热火朝天的测试自己的软件,本来在自己的机器上运行的很好的程序,在别的机器上就出现很多错误。每一个错误都是那么的燎 人心扉(不是那个“撩”)。不过这也是必须解决的问题。毕竟软件做出来是让别人用的,是要别的机器运行的。所以还得很负责的做好最后的工作!
总结到此为止…………吗?
在最后还是要高瞻远瞩一下。总结嘛,总结的目的就是将以往的东西踩在脚下,结束就意味着开始。所以最后这些还是有必要的。
昨天下午,老师又带我们到未来几个月畅游了一番,真是畅快。昨天听完后甚是兴奋,或许使我们已经隐隐约约的达到了老师说的那种渴望求知的境界了。新的知识,越是多越是好。多多益善。 完全没有了以前的那种感觉(哎呀,真是的,怎么有这么多的东西要学呀)。
知识不是负担,而是前进的动力。确实不错呀!
未来仿佛就在眼前,触手可及。不过笔难表心呀。
难怪很多文人有时会说这样的话:“真是痛恨上天没有给我一双妙手,让我来描述我此刻的心情” 。此言不虚呀。
再次引用:“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但真的是要“忍着吗”?还是那句话, 忍着别笑出来 。呵呵……所有的种种不都是感受吗,不都是财富吗!
时不我待,加油吧,大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