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适应极值搜索控制:原理、应用与实践
1. 自适应极值搜索控制简介
在控制设计领域,基于模型的控制技术虽强大,但存在诸多缺点。例如,很多系统可能无法获取合适的模型,或者模型因强非线性等因素不适合用于控制;即使确定了吸引子和系统动态特性,控制操作也可能改变吸引子,使模型失效;此外,系统的缓慢变化也会影响底层动态,且难以测量和建模。
自适应控制领域应运而生,旨在应对这些挑战。其中,极值搜索控制(ESC)是一种极具吸引力的自适应控制方法,尤其适用于复杂系统。它不依赖底层模型,在特定条件下能保证收敛性和稳定性,可用于跟踪目标函数的局部最大值,同时能应对干扰、系统参数变化和非线性问题。自适应控制既可以用于实时控制,也可用于缓慢调整工作控制器的参数。
2. 极值搜索控制原理
极值搜索控制可视为一种高级的扰动 - 观测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在控制信号中加入正弦扰动,以此估计目标函数 $J$ 的梯度,进而实现对目标函数的最大化或最小化。目标函数通常基于系统的传感器测量值计算得出,最终取决于系统的内部动态和输入信号的选择。在极值搜索中,控制变量 $u$ 既可以表示驱动信号,也可以是描述控制行为的一组参数,如周期性激励的频率或 PID 控制器的增益。
极值搜索控制架构如图 10.17 所示(此处省略图)。对于标量输入 $u$,该方法同样适用于向量值输入。在静态系统动态(即 $y = u$)下,凸目标函数 $J(u)$ 如图 10.18 所示(此处省略图)。极值搜索控制器通过输入扰动估计目标函数 $J$ 的梯度,并将平均驱动信号引导至最优值。
极值搜索控制涉及三个不同的时间尺度:
- 慢速 :外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310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