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概念、应用与挑战
1. 风险建模与预期信用损失计算
在风险建模中,建模者会运用先进的特征工程技术,从客户交易数据中提取变量,确保算法能够检测和模拟现金流的近期变化。这些变量包含受 COVID - 19 影响较大的收入和支出变量,以及时点比率、客户群体层面的早期逾期情况、与变化速度相关的驱动因素(如利用率、可支配收入)、特定业务风险驱动因素和自雇标志等。银行发现,深度较小且树的数量少于 100 的梯度提升机(GBM),能更好地预测哪些客户可能会遭遇突然的收入损失事件,以及在 COVID - 19 还款假期计划到期后可能出现违约。
预期信用损失计算通常作为批量后端流程运行。具体步骤如下:
1. 针对一系列情景计算前瞻性边际损失。
2. 将这些损失折现到净现值。
3. 根据情景发生的概率进行加权。
若违约概率自贷款发放以来显著增加,该贷款将被认定为第二阶段,需确认整个生命周期的损失;若未显著增加,则确认 12 个月的损失作为预期信用损失准备。在决定是否发放新贷款时,可以利用机器学习来近似计算预期信用损失,其优势在于能在贷款发放时实时快速提供估计值,助力做出更优决策。
2. 人工智能(AI)的定义与发展
2.1 AI 的起源
1950 年,英国著名数学家艾伦·图灵提出“机器能思考吗?”这一问题,引发了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深入探讨。图灵在二战期间研制的能够破解纳粹“恩尼格玛”机器密码的机器,为盟军在欧洲战场获胜提供了关键优势,该机器的不断改进也推动了第一台数字计算机的发展。1955 年,美国计算机科学家、人工智能之父约翰·麦卡锡在筹备一场探讨如何让机器像人类一样推理、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