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发控制系统的原型设计与硬件语言建模
在当今的科技领域,并发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至关重要。下面将详细介绍并发控制系统的原型设计过程,以及如何使用硬件语言对其进行建模。
1. 智能家居系统的状态转换表
智能家居系统分解后的状态转换表(Moore FSMs)如下:
| 模块 | 当前状态 | 条件 | 下一状态 | 输出 |
| — | — | — | — | — |
| S1 | p1 | x1 | p8 | z1 |
| | p8 | x8&z5 | p11 | y1, z4 |
| | p11 | x7 | p14 | y7 |
| | p14 | z7&z8 | p1 | z6 |
| S2 | NOP1 | x1&z1 | p3 | - |
| | p3 | x4 | p5 | y4 |
| | p5 | z3 | p6 | z2 |
| | p6 | x6 | p7 | y6 |
| | p7 | x8&z4 | p10 | z5 |
| | p10 | x5 | p13 | y5 |
| | p13 | z6&z8 | NOP1 | z7 |
| S3 | NOP2 | x1&z1 | p2 | - |
| | p2 | x2 | p4 | y2 |
| | p4 | z2 | NOP2 | z3 |
| | NOP3 | x8&z4&z5 | p9 | - |
| | p9 | x3 | p12 | y3 |
| | p12 | z6&z7 | NOP2 | z8 |
这个表格清晰地展示了智能家居系统不同模块在不同条件下的状态转换以及相应的输出。
2. 系统验证与仿真
在完成自动机建模后,需要对其进行验证。接下来,将原型化的有限状态机(FSMs)用硬件语言编写。有一些工具可以以图形形式对 FSMs 进行建模,例如 Aldec 的 Active - HDL 允许将顺序自动机直接指定为状态图,不过最终模型还是会转换为硬件语言(Verilog 或 VHDL)。
当 FSMs 用硬件语言描述后,通过软件仿真进行验证。以 Aldec 的 Active - HDL 对智能家居系统进行软件仿真为例,其过程如下:
1. 最初激活复位信号,将系统归零。
2. 关闭复位信号后,系统根据特定概念开始工作,如按下按钮(x1 = 1)后,会同时执行 y1、y2、y4 等操作。
3. 系统实现
原型化并发控制系统的最终实现包括以下子步骤:
1.
逻辑综合
:将高级描述转换为逻辑门级描述。
2.
逻辑实现
:将逻辑门级描述映射到目标器件的资源上。
3.
生成最终位流
:生成用于对设备(如 FPGA)进行编程的数据部分。
具体操作需严格按照目标设备的供应商要求进行。
4. 硬件语言中并发系统的传统建模
这里主要使用 Verilog 语言进行建模,它也可以轻松转换为 VHDL。假设原型系统由外部时钟信号(clk)的上升沿驱动,并且通过异步外部复位信号归零。
4.1 基本假设
- 地方(Places) :网中的地方包含令牌,应视为注册值,声明为 reg 信号。其值的更改通过 @always 块内的过程赋值完成,并且由外部时钟信号(上升沿有效)驱动。
- 转换(Transitions) :转换执行简单的组合逻辑,为 wire 信号,其修改通过连续赋值(assign 语句)实现。
- 输出(Outputs) :输出与网中的特定地方相关,同样通过连续赋值描述。
4.2 转换、地方和输出的描述
以一个简单的解释 Petri 网为例,该网有两个地方 p1、p2 和两个转换 t1、t2,p1 初始有标记。两个输出 y1、y2 分别分配给 p1、p2,输入信号 x1 决定转换的触发。
以下是 Verilog 代码实现:
// descriptions of all outputs and inputs :
output y1 ,y2; // outputs of the net
input x1; // input of the net
input clk , reset; // external clock and reset
// description of the internal signals :
wire t1 ,t2; // declaration of transition t1
reg p1 ,p2; // declaration of places p1 and p2
// equations for transitions ( continuous assignments ):
assign t1 = x1 & p1; // logical conjunction of x1 and p1
assign t2 = ~x1 & p2; // logical conjunction of x1 and p2
always@ ( posedge clk or posedge reset )
begin
if ( reset ) {p1 ,p2 } <= 2'b10;
else
begin
p1 <= p1 & ~t1 | t2;
p2 <= p2 & ~t2 | t1;
end
end
// equations for outputs :
assign y1 = p1; // output y1 is active only if p1 is marked
assign y2 = p2; // output y2 is active only if p2 is marked
module net(y1 ,y2 ,x1 ,clk , reset );
output y1 ,y2;
input x1;
input clk , reset;
wire t1 ,t2;
reg p1 ,p2;
// equations for transitions ( continuous assignments ):
assign t1 = x1 & p1;
assign t2 = ~x1 & p2;
always@ ( posedge clk or posedge reset )
begin
if ( reset ) {p1 ,p2 } <= 2'b10;
else
begin
// equations for places ( procedural assignments ):
p1 <= p1 & ~t1 | t2;
p2 <= p2 & ~t2 | t1;
end
end
// equations for outputs :
assign y1 = p1;
assign y2 = p2;
endmodule
这个代码块详细展示了如何在 Verilog 中描述 Petri 网的转换、地方和输出。
4.3 并发描述
考虑一个更复杂的 Petri 网,它有四个地方(分配了五个输出信号)和三个转换,由两个输入信号触发,存在并发情况(p1 和 p3 并发,p2 和 p4 并发)。
以下是 Verilog 代码实现:
// descriptions of all outputs and inputs :
output y1 ,y2 ,y3 ,y4 ,y5;
input x1 ,x2;
input clk , reset;
// description of the internal signals :
wire t1 ,t2 ,t3;
reg p1 ,p2 ,p3 ,p4;
assign t1 = x1 & p1 & p3; // conjunction of x1 and p1 and p3
assign t2 = ~x1 & p2;
assign t3 = x2 & p4;
always@ ( posedge clk or posedge reset )
begin
if ( reset ) {p1 ,p2 ,p3 ,p4 } <= 4'b1010;
else
begin
p1 <= p1 & ~t1 | t2;
p2 <= p2 & ~t2 | t1;
p3 <= p3 & ~t1 | t3;
p4 <= p4 & ~t3 | t1;
end
end
这个代码展示了如何处理并发情况下的 Petri 网建模。
通过以上步骤,我们可以逐步完成并发控制系统的原型设计和硬件语言建模,为实际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 mermaid 流程图,展示了系统从建模到实现的主要步骤:
graph LR
A[自动机建模] --> B[模型验证]
B --> C[硬件语言编写 FSMs]
C --> D[软件仿真验证]
D --> E[系统实现(逻辑综合、实现、生成位流)]
这个流程图清晰地展示了整个并发控制系统设计的主要流程。
5. 并发建模的深入分析
在并发系统的建模中,理解并发的本质和处理方式至关重要。前面提到的并发 Petri 网示例,展示了多个地方和转换之间的并发关系。下面我们进一步分析并发建模中的关键要点。
5.1 并发的检测与处理
在 Petri 网中,并发通常表现为多个地方或转换可以同时进行操作。检测并发的方法是观察哪些地方或转换的操作不相互依赖。例如,在前面的例子中,p1 和 p3 并发,p2 和 p4 并发,这意味着它们的状态变化可以独立进行。
处理并发的关键在于确保每个并发操作的独立性和正确性。在 Verilog 代码中,通过合理的逻辑设计和时钟同步,保证每个并发操作不会相互干扰。例如,在
always@ ( posedge clk or posedge reset )
块中,对每个地方的状态更新进行独立处理,避免并发操作之间的冲突。
5.2 并发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并发操作可以显著提高系统的性能,因为多个操作可以同时进行,减少了系统的总执行时间。然而,并发也可能带来一些问题,如资源竞争和数据不一致。
为了避免这些问题,需要在设计中进行合理的资源分配和同步。例如,在智能家居系统中,如果多个设备同时请求同一资源,可能会导致冲突。可以通过添加同步机制,如互斥锁或信号量,来确保资源的正确使用。
6. 硬件语言建模的优化技巧
在使用 Verilog 进行硬件语言建模时,有一些优化技巧可以提高代码的性能和可读性。
6.1 代码复用
在设计中,尽量复用已有的代码模块。例如,如果有多个地方的状态更新逻辑相似,可以将其封装成一个函数或模块,然后在需要的地方调用。这样可以减少代码的重复,提高代码的可维护性。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代码复用示例:
// 定义一个更新地方状态的函数
function update_place(input reg current_place, input wire input_transition, input wire output_transition);
update_place = current_place & ~output_transition | input_transition;
endfunction
always@ ( posedge clk or posedge reset )
begin
if ( reset ) {p1 ,p2 } <= 2'b10;
else
begin
p1 <= update_place(p1, t2, t1);
p2 <= update_place(p2, t1, t2);
end
end
6.2 逻辑简化
在编写逻辑表达式时,尽量简化逻辑。可以使用布尔代数的规则,将复杂的逻辑表达式化简为更简单的形式。这样可以减少硬件资源的使用,提高系统的性能。
例如,对于
p1 <= p1 & ~t1 | t2;
这个表达式,可以根据布尔代数进行进一步的化简。
7. 总结与展望
通过以上的介绍,我们详细了解了并发控制系统的原型设计、硬件语言建模以及相关的优化技巧。从智能家居系统的状态转换表,到硬件语言中的并发建模,再到建模的优化,每个环节都对系统的设计和实现起着关键作用。
在未来的并发控制系统设计中,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可以预见以下趋势:
-
更复杂的并发模型
:随着系统规模的增大,并发模型将变得更加复杂,需要更高级的建模和分析方法。
-
硬件与软件的融合
:硬件和软件的结合将更加紧密,以实现更高效的并发控制。
-
智能化的并发管理
:引入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实现智能化的并发管理,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下面是一个表格,总结了并发控制系统设计的主要步骤和要点:
| 步骤 | 要点 |
| — | — |
| 自动机建模 | 确定系统的状态和转换规则 |
| 模型验证 | 确保模型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
| 硬件语言编写 FSMs | 使用 Verilog 或 VHDL 进行建模 |
| 软件仿真验证 | 验证系统的功能和性能 |
| 系统实现 | 包括逻辑综合、逻辑实现和生成位流 |
另外,下面是一个 mermaid 流程图,展示了并发建模中关键步骤的详细流程:
graph LR
A[并发检测] --> B[并发处理(逻辑设计、时钟同步)]
B --> C[性能评估(资源竞争、数据一致性)]
C --> D[优化(代码复用、逻辑简化)]
这个流程图进一步展示了并发建模中从检测到优化的详细过程。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并发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技术,为未来的科技发展做出贡献。
超级会员免费看
641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