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步了解UBOOT (2)

本文详细解析了U-Boot的启动过程,包括第一阶段的硬件初始化、内存配置及第二阶段的C函数调用等关键步骤,并介绍了相关的重要函数如start_armboot的作用。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打开uboot的链接脚本 u-boot.lds , 内容如下:

SECTIONS
{
    . = 0x00000000;

    . = ALIGN(4);
    .text      :
    {
      cpu/arm920t/start.o   (.text)
      *(.text)
    }

    . = ALIGN(4);
    .rodata : { *(.rodata) }

    . = ALIGN(4);
    .data : { *(.data) }

    . = ALIGN(4);
    .got : { *(.got) }

    . = .;
    __u_boot_cmd_start = .;
    .u_boot_cmd : { *(.u_boot_cmd) }
    __u_boot_cmd_end = .;

    . = ALIGN(4);
    __bss_start = .;
    .bss : { *(.bss) }
    _end = .;
}

从这里,可以看出start.o的代码段被链接在最前面,所以start.S会最先被执行,找到start.S,进行分析,则可以进一步了解Uboot的启动过程。

start.S的内容大概如下:

/*
 * the actual reset code
 */

reset:
    /*
     * set the cpu to SVC32 mode
     */
    mrs r0,cpsr
    bic r0,r0,#0x1f
    orr r0,r0,#0xd3
    msr cpsr,r0

/* turn off the watchdog */
...
# define pWTCON     0x53000000
# define INTMSK     0x4A000008  /* Interupt-Controller base addresses */
# define INTSUBMSK  0x4A00001C
# define CLKDIVN    0x4C000014  /* clock divisor register */

...
    /*
     * mask all IRQs by setting all bits in the INTMR - default
     */
    mov r1, #0xffffffff
    ldr r0, =INTMSK
    str r1, [r0]
...
    ldr r1, =0x3ff
    ldr r0, =INTSUBMSK
    str r1, [r0]

    /* FCLK:HCLK:PCLK = 1:2:4 */
    /* default FCLK is 120 MHz ! */
    ldr r0, =CLKDIVN
    mov r1, #3
    str r1, [r0]

    /*
     * we do sys-critical inits only at reboot,
     * not when booting from ram!
     */

    bl  cpu_init_crit

...

relocate:               /* relocate U-Boot to RAM       */
    adr r0, _start      /* r0 <- current position of code   */
    ldr r1, _TEXT_BASE      /* test if we run from flash or RAM */
    cmp     r0, r1                  /* don't reloc during debug         */
    beq     stack_setup

    ldr r2, _armboot_start
    ldr r3, _bss_start
    sub r2, r3, r2      /* r2 <- size of armboot            */
    add r2, r0, r2      /* r2 <- source end address         */

...

    /* Set up the stack                         */
stack_setup:
    ldr r0, _TEXT_BASE      /* upper 128 KiB: relocated uboot   */
    sub r0, r0, #CFG_MALLOC_LEN /* malloc area                      */
    sub r0, r0, #CFG_GBL_DATA_SIZE /* bdinfo                        */
#ifdef CONFIG_USE_IRQ
    sub r0, r0, #(CONFIG_STACKSIZE_IRQ+CONFIG_STACKSIZE_FIQ)
#endif
    sub sp, r0, #12     /* leave 3 words for abort-stack    */

clear_bss:
    ldr r0, _bss_start      /* find start of bss segment        */
    ldr r1, _bss_end        /* stop here                        */
    mov     r2, #0x00000000     /* clear                            */

clbss_l:str r2, [r0]        /* clear loop...                    */
    add r0, r0, #4
    cmp r0, r1
    ble clbss_l

    ldr pc, _start_armboot

_start_armboot: .word start_armboot

从以上内容可以得出,uboot会做以下事情:
1.设置CPU进入管理模式
2.关闭看门口
3.关中断
4.设置系统时钟
5.与CPU有关的相关初始化 cpu_init_crit
6.将uboot复制到SDRAM上
7.设置栈
8.清BSS段
9.调用start_armboot

至此,Uboot的第一阶段启动就到这里。
而从调用C函数start_armboot之后就进入uboot的第二阶段。

C函数start_armboot大致内容如下:


void start_armboot (void)
{
    ...

    /* 以下是初始化本阶段要使用到的硬件设备 */
    for (init_fnc_ptr = init_sequence; *init_fnc_ptr; ++init_fnc_ptr) {
        if ((*init_fnc_ptr)() != 0) {
            hang ();
        }
    }

    /* configure available FLASH banks */
    size = flash_init ();
    display_flash_config (size);

    ...

    /* armboot_start is defined in the board-specific linker script */
    mem_malloc_init (_armboot_start - CFG_MALLOC_LEN);

    ... 

    nand_init();        /* go init the NAND */

    ...

    /* initialize environment */
    env_relocate ();

    /* IP Address */
    gd->bd->bi_ip_addr = getenv_IPaddr ("ipaddr");

    ...

    /* Perform network card initialisation if necessary */
#ifdef CONFIG_DRIVER_CS8900
    cs8900_get_enetaddr (gd->bd->bi_enetaddr);
#endif

    ...

    /* main_loop() can return to retry autoboot, if so just run it again. */
    for (;;) {
        main_loop ();
    }
}

从start_armboot的代码分析可知道uboot进入第二阶段,首先会进行与本阶段相关硬件设备的初始化,执行如下代码可以实现:

for (init_fnc_ptr = init_sequence; *init_fnc_ptr; ++init_fnc_ptr) {
        if ((*init_fnc_ptr)() != 0) {
            hang ();
        }
    }
其中init_sequence是一个指针数组,它比较重要的内容为:

init_fnc_t *init_sequence[] = {
    cpu_init,       /* basic cpu dependent setup */
    board_init,     /* basic board dependent setup */
    interrupt_init,     /* set up exceptions */
    env_init,       /* initialize environment */
    serial_init,        /* serial communications setup */
    dram_init,      /* configure available RAM banks */
    ...
};

其中很重要的两条信息

    /* arch number of SMDK2440-Board */
        gd->bd->bi_arch_number = MACH_TYPE_S3C2440;
    }

    /* adress of boot parameters */
    gd->bd->bi_boot_params = 0x30000100;

是在board_init函数中实现的。这两个参数会传递给内核,告诉内核该开发板的机器ID,还有告诉内核另一些要传给内核的参数所存放的地址位于哪。

env_init函数进行Uboot环境变量的初始化。设置Uboot命令模式中的环境变量的默认值。Uboot环境变量如下图所示:

这里写图片描述

serial_init函数则是串口的初始化,以用于用户与Uboot的交互。

dram_init函数则是设置SDRAM的起始地址和大小

    gd->bd->bi_dram[0].start = PHYS_SDRAM_1;
    gd->bd->bi_dram[0].size = PHYS_SDRAM_1_SIZE;

对于本开发板来说,
PHYS_SDRAM_1 = 0x30000000 /* SDRAM Bank #1 */
PHYS_SDRAM_1_SIZE = 0x04000000 /* 64 MB */

接下来在start_armboot函数还会初始化 NOR_FLASH 还有 NAND_FLASH 的一些参数等等,接着就会进入main_loop ()函数。

动物目标检测数据集 一、基础信息 数据集名称:动物目标检测数据集 图片数量: - 训练集:9,134张图片 - 验证集:1,529张图片 - 测试集:1,519张图片 总计:12,182张图片 分类类别: Bear(熊)、Cat(猫)、Cattle(牛)、Chicken(鸡)、Deer(鹿)、Dog(狗)、Elephant(大象)、Horse(马)、Monkey(猴子)、Sheep(绵羊) 标注格式: YOLO格式,包含归一化坐标的边界框数字编码类别标签,支持目标检测模型开发。 数据特性: 涵盖俯拍视角、地面视角等多角度动物影像,适用于复杂环境下的动物识别需求。 二、适用场景 农业智能监测: 支持畜牧管理系统开发,自动识别牲畜种类并统计数量,提升养殖场管理效率。 野生动物保护: 应用于自然保护区监控系统,实时检测特定动物物种,辅助生态研究盗猎预警。 智能养殖设备: 为自动饲喂系统、健康监测设备等提供视觉识别能力,实现精准个体识别。 教育研究工具: 适用于动物行为学研究计算机视觉教学,提供标准化的多物种检测数据集。 遥感图像分析: 支持航拍图像中的动物种群分布分析,适用于生态调查栖息地研究。 三、数据集优势 多物种覆盖: 包含10类常见经济动物野生动物,覆盖陆生哺乳动物与家禽类别,满足跨场景需求。 高密度标注: 支持单图多目标检测,部分样本包含重叠目标标注,模拟真实场景下的复杂检测需求。 数据平衡性: 经分层抽样保证各类别均衡分布,避免模型训练时的类别偏差问题。 工业级适用性: 标注数据兼容YOLO系列模型框架,支持快速迁移学习生产环境部署。 场景多样性: 包含白天/夜间、近距离/远距离、单体/群体等多种拍摄条件,增强模型鲁棒性。
数据集介绍:农场与野生动物目标检测数据集 一、基础信息 数据集名称:农场与野生动物目标检测数据集 图片规模: - 训练集:13,154张图片 - 验证集:559张图片 - 测试集:92张图片 分类类别: - Cow(牛):农场核心牲畜,包含多种姿态场景 - Deer(鹿):涵盖野外环境中的鹿类目标 - Sheep(羊):包含不同品种的绵羊山羊 - Waterdeer(獐):稀有野生动物目标检测样本 标注格式: YOLO格式标准标注,含精确边界框坐标类别标签 数据特征: 包含航拍、地面拍摄等多视角数据,适用于复杂环境下的目标检测任务 二、适用场景 智慧农业系统开发: 支持畜牧数量统计、牲畜行为监测等农业自动化管理应用 野生动物保护监测: 适用于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监测系统的开发与优化 生态研究数据库构建: 为动物分布研究提供标准化视觉数据支撑 智能畜牧管理: 赋能养殖场自动化监控系统,实现牲畜健康状态追踪 多目标检测算法验证: 提供跨物种检测基准,支持算法鲁棒性测试 三、数据集优势 多场景覆盖能力: 整合农场环境与自然场景数据,包含光照变化、遮挡等真实场景 精确标注体系: - 经专业团队双重校验的YOLO格式标注 - 边界框精准匹配动物形态特征 数据多样性突出: - 包含静态、动态多种动物状态 - 涵盖个体与群体检测场景 任务适配性强: - 可直接应用于YOLO系列模型训练 - 支持从目标检测扩展到行为分析等衍生任务 生态研究价值: 特别包含獐等稀有物种样本,助力野生动物保护AI应用开发
数据集介绍:多环境动物及人类活动目标检测数据集 一、基础信息 数据集名称:多环境动物及人类活动目标检测数据集 图片数量: - 训练集:12,599张图片 - 验证集:1,214张图片 - 测试集:607张图片 总计:14,420张图片 分类类别: - bear(熊): 森林生态系统的顶级掠食者 - bird(鸟类): 涵盖多种飞行及陆栖鸟类 - cougar(美洲狮): 山地生态关键物种 - person(人类): 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交互场景 - truck(卡车): 工业及运输场景的车辆目标 - ungulate(有蹄类动物): 包括鹿、羊等草食性哺乳动物 - wolf(狼): 群体性捕食动物代表 标注格式: YOLO格式标注,包含归一化坐标的边界框及类别标签,可直接适配YOLOv5/v7/v8等主流检测框架。 数据特性: 涵盖航拍、地面监控等多视角数据,包含昼夜不同光照条件及复杂背景场景。 二、适用场景 野生动物保护监测: 支持构建自动识别森林/草原生态系统中濒危物种的监测系统,用于种群数量统计栖息地研究。 农业与畜牧业管理: 检测农场周边的捕食动物(如狼、美洲狮),及时预警牲畜安全风险。 智能交通系统: 识别道路周边野生动物与运输车辆,为自动驾驶系统提供碰撞预警数据支持。 生态研究数据库: 提供7类典型生物与人类活动目标的标注数据,支撑生物多样性分析与人类活动影响研究。 安防监控增强: 适用于自然保护区监控系统,同时检测可疑人员(person)与车辆(truck)的非法闯入。 三、数据集优势 多场景覆盖: 包含森林、公路、山地等多类型场景,覆盖从独居动物(cougar)到群体生物(wolf)的检测需求。 类别平衡设计: 7个类别经专业数据采样,避免长尾分布问题,包含: - 3类哺乳动物捕食者(bear/cougar/wolf) - 2类环境指示物种(bird/ung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