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cket NIO原理和实现

本文探讨了传统I/O在读取文件并写入Socket时的性能开销,包括四次上下文切换和两次Buffer拷贝。然后介绍了NIO(Non-blocking I/O)中的Zero Copy技术,通过FileChannel.transferTo()方法和sendFile()系统调用,减少了两次不必要的Buffer拷贝,提高了效率。Linux2.4以后的内核进一步优化,直接将数据从读取Buffer拷贝到协议引擎,降低了内存开销。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传统的I/O


使用传统的I/O程序读取文件内容, 并写入到另一个文件(或Socket), 如下程序:

File.read(fileDesc, buf, len);
Socket.send(socket, buf, len);

会有较大的性能开销, 主要表现在一下两方面:
1. 上下文切换(context switch), 此处有4次用户态和内核态的切换
2. Buffer内存开销, 一个是应用程序buffer, 另一个是系统读取buffer以及socket buffer
其运行示意图如下

 


1) 先将文件内容从磁盘中拷贝到操作系统buffer
2) 再从操作系统buffer拷贝到程序应用buffer
3) 从程序buffer拷贝到socket buffer
4) 从socket buffer拷贝到协议引擎.

NIO


zerocopy技术省去了将操作系统的read buffer拷贝到程序的buffer, 以及从程序buffer拷贝到socket buffer的步骤, 直接将 read buffer 拷贝到 socket buffer. java 的 FileChannel.transferTo() 方法就是这样的实现, 这个实现是依赖于操作系统底层的sendFile()实现的.

public void transferTo(long position, long count, WritableByteChannel target);

他的底层调用的是系统调用sendFile()方法

#include <sys/socket.h>
ssize_t sendfile(int out_fd, int in_fd, off_t *offset, size_t count);

如下图

这样, 省去了两次buffer的copy, Linux 2.4 及以后的内核, 又做了改进, 不再使用socket buffer, 而是直接将read buffer数据拷贝到协议引擎, 而socket buffer只会记录数据位置的描述符和数据长度,如下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mylife512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