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四)——simulink仿真搭建

本文详细介绍永磁同步电机(PMSM)矢量控制的Simulink仿真搭建过程,包括电机模型的选择与参数设置、坐标变换环节设置、PI调节器的搭建与参数计算等内容,并展示了空载及带载条件下的实验结果。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1 电机模型的选择及参数设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电机总体控制框图如下,我们按照这个框图来一步一步搭建。
1.1 型号设置
永磁同步电机的英文缩写为PMSM,全称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achine。在 library 内搜索 Permanent 即可找到它。
这里写图片描述

  • number of phase 电机相数
  • Back EMF waveform 反电动势波形
  • sinusoidal 正弦波
  • Rotor type 转子类型
  • salient-pole 凸极

1.2 参数设置
在此仿真中没用系统自带的典型电压模型,为了便于以后实验,用的是实验室已有电机的参数。

这里写图片描述

1.3 高级设置
这里写图片描述

注意这里的 Roto flux position when theta = 0 一定要选择
Aligned with phase A axis 跟随A相,因为当theta=0 时磁通不跟随A相,会出现非常严重的相位错位,导致PI调节器失效。
最全的模型设置请参考,英文的但是介绍的很详细:
http://ww2.mathworks.cn/help/physmod/sps/powersys/ref/permanentmagnetsynchronousmachine.html#brlinhw-3

2 变换环节的设置

2.1 3/2 变换 和 2/2变换 functions的设置
这里写图片描述

function 内数学变换程序:
function [ia,ib] = fcn(Ia,Ib)
ia=sqrt(2/3)*sqrt(3/2)*Ia;               % 3/2变换  N3/N2 = 2/3   且  ia + ib + ic = 0 
ib=sqrt(2/3)*(1/sqrt(2)*Ia+sqrt(2)*Ib);
end
function [id,iq] = fcn(ia,ib,theta)
%#codegen

 id=ia*cos(theta)+ib*sin(theta);          % 2/2变换
 iq=-ia*sin(theta)+ib*cos(theta);
end

2.2 两相旋转变两相静止部分function设置

function Uref  = fcn(uq,ud,iq,id,theta)
  ua_out=ud*cos(theta)-uq*sin(theta);
  ub_out=ud*sin(theta)+uq*cos(theta);
  Uref=[ua_out;ub_out];
  
end

以上三个变换的程序编写均以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二)——坐标变换中所写公式编写。

3 PI模块的搭建
PI模块的搭建主要来源于其传递函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PI调节器的限幅值设置,请大家参考这篇文章。https://blog.youkuaiyun.com/sy243772901/article/details/105287993
3.1 具体PI 参数的计算

由电机参数
Rs = 0.415
Lq = 0.0054
Ld = 0.0045
J = 1
B = 0.0025
flux = 0.8767
P= 4
由 PI 参数整定文章内公式计算出得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如图所示将PI参数输入到PI调节器中,上图是我自己做的一个VB小程序,把计算公式写在里面了,算是偷个懒。
12月22日补充:这张图计算出来的转速环参数经常需要手调,需要具体计算的请大家参考以下重新整理的转速环PI参数设计过程:https://blog.youkuaiyun.com/sy243772901/article/details/110246280

4 实验结果
4.1 空载输出特性

转速波形
这里写图片描述

稳定性:系统无明显的超调,在到达给定转速后很快稳定下来。稳定性优良。
准确性:准确跟随速度给定。准确性优良。
快速性:由于电机较大,转动惯量达到了J=1,所以0.65s左右转速升到800r/min,可见系统的快速性还是相当不错的。

定子三相电流波形
这里写图片描述

三相定子电流呈现较好的正弦特性,在到达给定转速后,迅速降低,到0-0.2附近波动。

电机转矩波形
这里写图片描述

电机转矩波形稳定在额定转矩附近,在到达给定转速后迅速降低,进行维持稳定转速的微调。

4.2 带载输出特性
4.2.1 带20N负载输出特性

转速波形
这里写图片描述

基本无明显速度降落。放大后速降在0.5很快就恢复到给定值。

三相定子电流波形
这里写图片描述

三相定子电流正弦特性完好,且在给定负载后反映迅速。

转矩波形
这里写图片描述

转矩波形稳定,在到达给定后迅速降低,突加负载后迅速上升,性能优良。

4.2.2 带100N负载输出特性

转速波形
这里写图片描述

在突加负载100N后,速度有一个较小的降落后迅速的返回给定值,性能优良。

三相定子电流波形
这里写图片描述

定子三相电流与20N负载一个明显的区别,在突加负载后,定子电流先增大到额定电流大小,按照最大电流升速,再减小至100N转矩所需要的电流大小,稳定转速,证明PI调节器参数设定合理,既有良好的抗扰性能。

转矩波形
这里写图片描述

同上,100N转矩波形与20N转矩波形的区别也在于,在突加负载后,转矩先增大到最大转矩,以最大的转矩升速,再减小至维持给定转速的转矩大小。

小结:按照解小刚老师论文的阐述,以及陈伯时书籍上异步电动机矢量控制的对照,对永磁同步电机,坐标变换解耦以及PI参数设定,形成了整个仿真基础。实验效果较为良好,学到了很多永磁同步电机的知识。

个人感想:在仿真时候,内心是跟随那转速波形一点一点波动的。看到转速一点点到达给定,看到转速在突加负载时迅速返回给定,心中更是激动不已。其中当然有很多失败的过程,比如电机模型内跟随A相相位设置不当,导致一下午换了多种电机模型换了多个PI参数,波形仍然不堪入目的时候,内心也是比较失落的。不过似乎我比较热爱我的专业,就算这样仍然一直坐在实验室,继续更换电机继续更换参数,虽然很枯燥却乐在其中。还有一点就是看论文确实很重要,作者的思想和提供的参考论文,都是我们专业最精华的知识,我们的大部分问题都可以通过查论文来解决。通过看这些论文,我从侧面体会到未来研究生的生活,就好想一个检索机和一个记录仪,一遍遍的在各大学者书籍中寻找自己需要的知识,然后记录下来。这个检索的过程是相当兀杂的,想要记录下来也需要耐心。但转念一想,想到自己能在如果盛大的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寻找宝藏,这又是多么何乐而不为的美好。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以此与各位互勉。

整理不易,希望大家帮忙点个赞呀,谢谢啦~_

系列文章链接:

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到无速度传感器控制学习教程(PMSM)
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一)——数学模型
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二)——控制原理与坐标变换推导
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三)——电流环转速环 PI 参数整定
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五)——波形记录及其分析
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六)——MTPA最大转矩电流比控制
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七)——基于id=0的矢量控制的动态解耦策略
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八)——弱磁控制(超前角弱磁)
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九)——三闭环位置控制系统
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十)——PMSM最优效率(最小损耗)控制策略

### 关于永磁同步发电机在Simulink中的建模与仿真 #### 1. 永磁同步发电机的基础理论 永磁同步发电机(PMSG)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风力发电系统的设备。其工作原理基于电磁感应定律,通过转子上的永久磁铁产生的磁场与定子绕组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电能转换[^2]。 #### 2. Simulink中永磁同步发电机的建模步骤 在Simulink环境中构建永磁同步发电机模型时,可以遵循以下方法: - **创建基本电路结构** 使用Simscape Electrical库中的元件搭建永磁同步发电机的核心部件,包括三相绕组、永磁体以及负载电阻等组件[^3]。 - **配置电机参数** 在模型中定义永磁同步发电机的关键电气和机械特性参数,例如额定功率、电压等级、极对数、转动惯量等。这些参数通常可以从实际设备的技术手册中获取[^1]。 - **设定控制器逻辑** 对于直驱式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系统,常采用双PWM变流器作为接口电路,并配合先进的控制策略如基于转子磁场定向的矢量控制或基于电网电压定向的矢量控制以优化性能表现[^2]。 #### 3. 参数调整与求解器选择 为了获得精确可靠的仿真结果,在完成初步建模之后还需要仔细调节各项运行条件: - 将仿真终止时刻设为合理值以便观察整个动态过程的变化趋势; - 根据具体应用场景挑选适合的时间步长及数值积分算法(推荐使用`ode45`)来进行高效稳定的计算处理[^1]。 #### 4. 故障模拟扩展功能 如果希望进一步研究不同工况下该类机器的行为特征,则可以在原有基础上增加额外模块用于引入各类典型异常状况比如匝间短路或者断线等等情形下的响应情况评估[^3]。 ```matlab % 示例代码片段展示如何加载并执行预置好的PMSM故障检测方案 simTime = 10; % 定义总的持续周期长度单位为秒 Ts = 1e-4; % 设定制订离散化间隔大小同样也是秒钟级别精度 model_name = 'Custom_PMSG_Model'; load_system(model_name); set_param([model_name '/Fault_Scenario'], 'Enabled', 'on'); sim(model_name); plot(simOut.time, simOut.signals.values(:,1)); xlabel('Time(s)'); ylabel('Output Voltage(V)'); title('Voltage Response Under Fault Conditions'); ```
评论 897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