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 汉诺塔 Fibonacci数列

本文通过两个实例深入探讨Python中的递归算法应用,包括计算斐波那契数列及解决汉诺塔问题。解释了递归的基本概念、边界条件及其与循环算法的对比,并通过代码演示了递归解决方案的过程。

本文,我们通过2个例子,学习python中递归的使用。

1》找出Fibonacci数列中,下标为 n 的数(下标从0计数)

Fibonacci数列的形式是这样的:0,1,1,2,3,5,8,13……

1.1>使用while循环,python2代码如下:
def fib(n):
    a,b=0,1
    count=0
    while count<n:
        a,b=b,a+b
        count=count+1
    print a

运行结果如下:

>>> fib(0)
0
>>> fib(1)
1
>>> fib(2)
1
>>> fib(3)
2
>>> fib(4)
3
>>> fib(5)
5

1.2>使用递归(递归必须要有边界条件),python2代码如下:
def fib(n):
    if n==0 or n==1:#递归的边界条件
        return n
    else:
        return fib(n-1)+fib(n-2)

运行结果如下:
>>> fib(0)
0
>>> fib(1)
1
>>> fib(2)
1
>>> fib(3)
2
>>> fib(4)
3
>>> fib(5)
5

递归是最能表现计算思维的算法之一,我们以f(4)为例,看一下递归的执行过程:


同一程序,使用递归虽然程序简洁,但递归的执行效率要比循环低,系统的资源消耗比循环大。因为递归是一层一层地往里面调用,结束后又一层一层地返回,所以递归的执行效率并不高。那为什么还要使用递归呢?因为有一些问题,我们找不到非常明显的循环方案,但容易找到明显的递归方案。比如说著名的汉诺塔问题。

2》汉诺塔

下图是一个简化版的汉诺塔游戏,只有4个盘子:


汉诺塔游戏规则如下:


python2代码如下:
def hanoi(a,b,c,n):
    if n==1:#递归结束条件
        print a,'->',c
    else:
        hanoi(a,c,b,n-1)
        print a,'->',c
        hanoi(b,a,c,n-1)

运行结果:

>>> hanoi('A','B','C',1)
A -> C
>>> hanoi('A','B','C',2)
A -> B
A -> C
B -> C
>>> hanoi('A','B','C',3)
A -> C
A -> B
C -> B
A -> C
B -> A
B -> C
A -> C

(完)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