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码重构与安全保障:开发者的必备指南
一、何时不应进行代码重构
代码重构有其积极的一面,它能促使开发者思考改进代码的方法。然而,重构也可能走向极端,成为目的而非手段。当开发者对每一段代码都试图进行改进,甚至为了改变而改变,却不考虑其实际益处时,这不仅会浪费自己的时间,也会让团队成员因不断适应变化而浪费精力。
足够好代码的评判标准
在判断是否进行重构时,可参考以下标准:
1. 重构理由是否仅为“更优雅” :如果只是因为觉得代码更优雅而重构,这是一个危险信号。优雅是主观且模糊的概念,缺乏实际意义。应提出具体且有价值的理由,如“通过减少每次使用组件时的样板代码,使组件更易用”“为迁移到新库做准备”“消除对组件 X 的依赖”等。
2. 目标组件的依赖情况 :若目标组件依赖的其他组件较少,说明它在未来更易于移动或重构。若重构无法帮助识别代码中的刚性部分,可先推迟,待有更完善的改进计划时再进行。
3. 测试覆盖情况 :若组件缺乏测试覆盖,尤其是依赖众多时,应避免重构。因为缺乏测试意味着开发者不清楚自己的操作会带来什么后果。
4. 是否为公共依赖 :即使有充足的测试覆盖和合理的理由,对公共依赖进行重构也可能影响团队的工作流程。若重构的收益不足以弥补成本,应考虑推迟。
重构总结
- 接受重构,因为它带来的好处远超表面。
- 可逐步进行大型架构更改。
- 利用测试减少大型重构工作中的潜在问题。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752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