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度下降优化策略:学习率调整与更新方法解析
1. 动态调整学习率的必要性
在优化过程中,学习率的选择至关重要。过大的学习率可能导致算法在误差曲面上大步跳跃,越过较深的局部最小值,进入误差更高的区域;而过小的学习率则会使算法收敛速度过慢,陷入浅的局部最小值。例如,当学习率过大时,可能会像图中所示,一步越过山谷,最终停留在具有更高最小值的另一个山谷中。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动态调整学习率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我们可以在学习初期使用较大的学习率,以便快速在误差曲面上移动,寻找可能的最小值;而在后期使用较小的学习率,避免在最小值附近来回跳动,从而稳定地收敛到最小值。
2. 学习率的指数衰减
一种简单的动态调整学习率的方法是指数衰减。具体做法是在每次更新步骤后,将学习率乘以一个接近 1 的数。例如,假设初始学习率为 0.1,乘数为 0.99,那么第一次更新后学习率变为 0.1 × 0.99 = 0.099,第二次更新后变为 0.099 × 0.99 = 0.09801。随着更新次数的增加,学习率会逐渐变小,形成指数衰减曲线。
以下是指数衰减的计算流程:
1. 设定初始学习率 $\eta_0$ 和衰减参数 $\alpha$(接近 1 的数)。
2. 第 $n$ 次更新后的学习率 $\eta_n = \eta_0 \times \alpha^n$。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让学习率随着时间自然地减小,避免了过大或过小的学习率带来的问题。通过设置不同的衰减参数,可以控制学习率减小的速度。
3. 不同的衰减调度策略
除了简单的指数衰减,还有其他几种常见的衰减调度策略:
-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861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