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 5:IPV4地址的分类地址及划分子网
一、 实验目的
-
加深对IPV4地址的分类地址的了解。
-
加深对IPV4地址的划分子网的了解。
二、 实验环境
• Cisco Packet Tracer 模拟器
三、 实验内容
1、验证分类IP地址的作用以及了解路由器的基本功能
(1) 第一步:构建网络拓扑:拖动两个主机,使用自动连接类型将其连接起来。如图1所示。
图 1 构建网络拓扑
(2) 第二步:给左边的计算机配置好一个C类的IP地址,即192.168.0.1,C类IP地址,前面三个字节是用来表示网络好的,后面一个字节是用来表示主机号的,但是192.68.0.0是用来表示具体的C类网络的,所以在这个网络上,最小的可以用来标识的主机的IP就是192.168.0.1。如果最后一个字节取到的值是255,就表示192.168.0这个C类网络上所有的主机,是一个广播地址,所以C类地址,最后一个字节的范围就是1-254(也就是主机号的表示范围)。并配置好IP地址如图2所示。
图2 添加计算机并配置IP
(3) 第三步:验证一下左边的计算机是否可以ping得通右边的计算机,进入左下角计算机的命令提示符下,使用命令ping 192.168.0.2尝试看看可不可以收到响应,如图3所示。
图3 两台主机之间ping通
(4) 第四步:修改右边的主机的IP地址,修改为172.16.0.1,子网掩码默认即可,可以看出,修改之后的IP地址是一个B类地址,后两个字节表示的是主机号,此时两台主机的网络号不一样,所以不在同一个网络上,同样让左边的主机使用命令ping 17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