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OSI七层参考模型
第7层---------应用层
第6层---------表示层
第5层---------会话层
第4层---------传输层
第3层---------网络层
第2层---------数据链路层
第1层---------物理层
OSI七层参考模型是由ISO组织提出的一种标准,采用分层的结构,每层分工分明,互相合作。
应用层:为用户应用程序提供接口。
表示层:对数据格式的转换,一端数据的格式能被另一端识别。
会话层:建立、管理、终端会话连接。
传输层:建立、维护、断开端到端的连接,为用户提供可靠的面向连接的或非面向连接的传输。
网络层:提供逻辑地址,选择转发路径,实现数据从源到端的转发。
数据链路层:将数据封装成数据帧,实现数据在链路上的通信。
物理层:将数据帧转换成比特流,通过传输介质转发。
2.TCP/IP网络模型
TCP/IP标准是由IETF组织提出的参考模型,它把OSI模型中的高四层集成为一层---应用层,把OSI模型中的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集成为---网络接口层。所以TCP/IP参考模型分为四层。
第4层------应用层
第3层------传输层
第2层------网络层
第1层------网络接口层
实际生产中用的最多的是TCP/IP的对等模型:
第5层------应用层
第4层------传输层
第3层------网络层
第2层------数据链路层
第1层------物理层
各层常见协议:
应用层:telnet、DHCP、HTTP、FTP等。
传输层:TCP、UDP
网络层:IP、ICMP
数据链路层:Ethernet、PPP、PPPOE等。
ARP协议是直接封装在以太帧里的,所以严格来说不算是网络层协议,是介于二层和三层之间的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