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路径法举例和分析

引自百度:http://baike.baidu.com/link?url=ngJEWQAMMfvrjEO8slYpubHfpM2luadkQ_qhNkHWxz0-KaHOSpl0XVyr-N1MeFGu

关键路径法中,一般有以下一些时间参数:
最早开始时间(Early Start)活动最早开始时间由所有前置活动中最后一个最早结束时间确定。
最早结束时间(Early Finish)活动的最早结束时间由活动的最早开始时间加上其工期确定。
最迟结束时间(Late Finish)一个活动在不耽误整个项目的结束时间的情况下能够最迟结束的时间。它等于所有紧后工作中最早的一个最晚开始时间。
最迟开始时间(Late Start)一个活动在不耽误整个项目的结束时间的情况下能够最迟开始的时间。它等于活动的最迟结束时间减去活动的工期。
总时差(Total Float) 指一项活动在不影响整体计划工期的情况下最大的浮动时间。
自由时差(Free Float)指活动在不影响其紧后工作的最早开始时间的情况下可以浮动的时间。
如果是对于 箭线图法,用到的时间参数还常有:
最早节点时间(Early Event Occurrence Time)最早节点时间由其前置活动中最晚的最早结束时间确定。
最迟节点时间(Late Event Occurrence Time)最迟节点时间由其后置活动中最早的最迟开始时间确定。

使用步骤

1)画出网络图,以节点标明事件,由箭头代表作业。这样可以对整个项目有一个整体概观。习惯上项目开始于左方终止于右方。
2)在箭头上标出每项作业的持续时间(T)
3)从左面开始,计算每项作业的最早结束时间(EF)。该时间等于最早可能的开始时间(ES)加上该作业的持续时间。
4)当所有的计算都完成时,最后算出的时间就是完成整个项目所需要的时间。
5)从右边开始,根据整个项目的持续时间决定每项作业的最迟结束时间(LF)。
6)最迟结束时间减去作业的持续时间得到最迟开始时间(LS)。
7)每项作业的最迟结束时间与最早结束时间,或者最迟开始时间与最早开始时间的差额就是该作业的时差。
8)如果某作业的时差为零,那么该作业就在关键路线上。
9)项目的关联路线就是所有作业的时差为零的路线。


示例来自PMBOK第五版。

根据使用步骤,逐步解释下此示例的最终结果的生成。
1 首先需要有网络图,也就是活动之间的紧前、紧后关系表。比如对应该图中的:

步骤依赖持续时间
ANone5
BA5
CA10
DB,C15
根据此表画出项目进度网络图。画出了网络图后,基本上就确定了各个活动之间的网络结构,但此时还不知道关键路径。
此项目(包括所有的活动)规定项目的最迟交付日期为30。
2、先执行顺推法:
A:ES=0  EF=5 (最早开始日期为0,因为A是开始;0 + 5 就是最早结束时间)
B:ES=6  EF=10 (活动最早开始时间由所有前置活动中最后一个最早结束时间确定,所以这里B的ES为6。)
C:ES=6  EF=15
D:ES=16  EF=30(活动最早开始时间由所有前置活动中最后一个最早结束时间确定,因为对D来说,最后一个活动是C,而C的最早结束时间为15,所以D的ES=16。)
3、在执行逆推法:
D:LS=16 LF=30 (项目给出的最迟交付日期为30,因此最后的那个D的LF是30,30-15 = 15,也就确定了LS=16)
B:LS=11 LF=15 (最迟结束时间它等于所有紧后工作中最早的一个最晚开始时间,因此此时LF=15)
C:LS=6 LF=15
A:LS=1 LF=5 (最迟结束时间它等于所有紧后工作中最早的一个最晚开始时间,对A来说,它的紧后工作的最早的活动是C,而C的LS=6,所以A的LF=5)
4、计算出每个活动的总浮动时间。比如B,由最晚开始时间减去最早开始时间(LS-ES)得出5,其他类似。
5、确定关键路径。

20131028补充:
总浮动时间可以是正、负或为0。正是项目规定的最迟完成时间晚于计算出来的最早完成时间,这说明不用那么多时间,努力努力可以提早完成。负则相反,说明规定的时间内根本完成不了,这时候就要调整资源,以便让总浮动时间是正的或者为0。

更多信息参考(如使用关键路径法进行资源优化等):
http://blog.youkuaiyun.com/carolzhang8406/article/details/5656519
<think>嗯,用户问“关键路径是用时最多的吗”,这个问题看起来是要确认关键路径是否就是项目中耗时最长的路径。根据之前的对话,用户已经了解过关键路径法中的最早最晚开始时间的计算,现在可能对关键路径的定义有进一步的疑问。 首先,我需要回忆关键路径的定义。关键路径确实是项目中时间最长的路径,它决定了整个项目的最短完成时间。关键路径上的任务没有时差,任何延迟都会直接影响项目总工期。所以用户的问题实际上是在确认这个定义是否正确。 接下来,我需要考虑用户可能的背景。用户可能在学习项目管理或相关课程,或者在工作中应用关键路径法来优化项目计划。他们可能已经知道一些基本概念,但需要澄清关键路径是否就是耗时最多的路径,或者是否存在其他因素。 用户可能存在的深层需求是理解为什么关键路径如此重要,以及如何识别它。他们可能想知道,如果关键路径不是耗时最多的,那又该如何处理。因此,回答中需要明确关键路径的定义,并解释为什么它是最长的路径,同时消除可能的误解。 需要确保回答准确,并且用例子来支持论点,比如之前的例子中关键路径的总时长是12天,而其他路径如A→B→D的总时长是3+2+5=10天,确实比关键路径短,从而证明关键路径确实是耗时最长的。 另外,要注意用户可能混淆了“用时最多”“关键路径”的关系,可能认为其他路径如果有更多任务也可能更长,但实际关键路径是各路径中总持续时间最长的,无论任务数量多少。 最后,需要总结关键路径的特性,强调其作为项目瓶颈的重要性,以及为什么管理关键路径对项目按时完成至关重要。</think>是的,**关键路径确实是项目中用时最多的路径**,但它不仅是“耗时最长”的路径,更是决定项目最短总工期的核心路径。以下是详细解释: --- ### **一、关键路径的定义** 1. **关键路径(Critical Path)** - 是网络图中**总持续时间最长**的路径。 - 该路径上的任务(关键任务)**总时差(浮动时间)为0**,即无法延迟,否则会延误项目总工期。 2. **特性** - 关键路径可能不止一条(若多条路径总时长相同)。 - 关键路径上的任务是项目的“瓶颈”,需优先管理。 --- ### **二、为什么关键路径是用时最多的?** #### **1. 逻辑推导** - 项目总工期由所有可能路径中**耗时最长的路径**决定。 - 若其他路径耗时更短,它们可以在关键路径完成前结束,不会影响总工期。 - **举例**: 假设项目有两条路径: - 路径1:A(3) → B(2) → D(5) → 总耗时 $3+2+5=10$ 天 - 路径2:A(3) → C(4) → D(5) → 总耗时 $3+4+5=12$ 天 则关键路径是路径2(总耗时12天),项目总工期必须≥12天。 #### **2. 数学验证** - 关键路径的耗时等于项目的**最早完成时间(EF)**,即: $$ \text{总工期} = \max(\text{所有路径的总时长}) $$ - 只有关键路径的时长被计入总工期,其他路径存在时差(可延迟)。 --- ### **三、关键路径的特殊性** 1. **用时最多,但并非唯一** - 关键路径是“最长路径”,但路径长度由任务**逻辑关系+持续时间**共同决定。 - **示例**: - 若路径1有更多任务但总时长短,路径2任务少但总时长长 → 路径2是关键路径。 2. **动态变化性** - 若关键路径上的任务被压缩(如缩短工期),新的关键路径可能在其他路径中产生。 --- ### **四、常见误解澄清** #### **误解1:“关键路径上的任务最重要”** - **真相**:关键路径上的任务未必技术难度最高,但它们的**时间约束最严格**(总时差为0)。 #### **误解2:“关键路径必须包含所有复杂任务”** - **真相**:关键路径由任务持续时间逻辑关系决定,与任务复杂度无关。 - 简单任务若耗时较长,也可能在关键路径上。 --- ### **五、实例分析** #### **项目网络图** ``` A(3) → B(2) → D(5) ↘ C(4) ↗ ``` #### **路径分析** 1. 路径1:A → B → D → 总时长 $3+2+5=10$ 2. 路径2:A → C → D → 总时长 $3+4+5=12$ 3. **关键路径**:路径2(总时长12天) #### **结论** - 关键路径是总耗时最长的路径(12天),决定了项目最短工期为12天。 --- ### **六、总结** - **关键路径是用时最多的路径**,且直接决定项目总工期。 - 关键路径的识别需要结合任务持续时间逻辑依赖关系,是项目管理中优化工期的核心工具。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