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译期初始化
静态常量
const MAX_ID: usize = usize::MAX / 2;
fn main() {
println!("用户ID允许的最大值是{}",MAX_ID);
}
- 关键字是const而不是let
- 定义常量必须指明类型(如 i32)不能省略
- 定义常量时变量的命名规则一般是全部大写
- 常量可以在任意作用域进行定义,其生命周期贯穿整个程序的生命周期。编译时编译器会尽可能将其内联到代码中,所以在不同地方对同一常量的引用并不能保证引用到相同的内存地址
- 常量的赋值只能是常量表达式/数学表达式,也就是说必须是在编译期就能计算出的值,如果需要在运行时才能得出结果的值比如函数,则不能赋值给常量表达式
- 对于变量出现重复的定义(绑定)会发生变量遮盖,后面定义的变量会遮住前面定义的变量,常量则不允许出现重复的定义
静态变量
static mut REQUEST_RECV: usize = 0;
fn main() {
unsafe {
REQUEST_RECV += 1;
assert_eq!(REQUEST_RECV, 1);
}
}
Rust 要求必须使用unsafe语句块才能访问和修改static变量,因为这种使用方式往往并不安全,其实编译器是对的,当在多线程中同时去修改时,会不可避免的遇到脏数据。
只有在同一线程内或者不在乎数据的准确性时,才应该使用全局静态变量。
原子类型
想要全局计数器、状态控制等功能,又想要线程安全的实现,原子类型是非常好的办法。
Rust全局变量的编译期与运行期初始化

本文围绕Rust语言中全局变量的初始化展开。介绍了编译期初始化,包括静态常量、静态变量和原子类型的特点及使用规则;还阐述了运行期初始化,如lazy_static宏、Box::leak方法,以及标准库中的OnceCell,展示了不同场景下的初始化方式。
最低0.47元/天 解锁文章
668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