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MOS管(MOSFET)作为现代电子设备中的关键元件,在电源管理、电机控制、开关电源等应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实际应用中,我们经常强调MOS管的快速关断特性,而对快速开通的要求似乎没有那么严格。这种不对称的要求背后有其深刻的物理原理和工程考量。本报告将深入探讨MOS管的开关特性,分析为什么快速关断比快速开通更为重要,并阐述米勒效应等关键因素在其中的影响。
MOS管的开关过程
开通过程
当栅极电压(Vgs)从低于阈值电压(Vth)逐渐升高并超过阈值时,MOS管开始进入导通状态。在开通过程中,MOS管的工作状态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开通延迟时间(Td(on)):从栅极电压开始上升到漏极-源极电流开始明显增加的时间
上升时间(tr):漏极-源极电流从10%上升到90%所需的时间
线性区域:MOS管处于部分导通状态,电压和电流同时存在,会产生功率损耗
饱和区域:MOS管完全导通,进入恒流区
在开通过程中,MOS管的栅极电压直接控制导电通道的形成,这一过程相对直接且受栅极驱动强度的影响较大。
关断过程
当栅极电压(Vgs)从高于阈值电压(Vth)逐渐降低并低于阈值时,MOS管开始进入关断状态。关断过程同样可分为几个阶段:
关断延迟时间(Td(off)):从栅极电压开始下降到漏极-源极电流开始明显减少的时间
下降时间(tf):漏极-源极电流从90%下降到10%所需的时间
米勒平台阶段:漏极-源极电压迅速上升,同时栅极-源极电压受到漏极电压的影响
完全关断:MOS管完全截止,漏极-源极电压接近栅极电压
关断过程比开通过程更为复杂,特别是在米勒平台阶段,漏极-源极电压的上升会通过漏极-栅极电容(Cgd)影响栅极电压,形成所谓的"米勒效应"[1]。
米勒效应与关断时间
米勒效应的物理机制
米勒效应是导致MOS管关断时间长于开通时间的主要原因。当MOS管处于关断过程中,漏极-源极电压(Vds)迅速上升,这一电压变化通过漏极-栅极电容(Cgd)影响栅极电压(Vgs),使得栅极电压被拉低,减缓了关断过程[1]。
具体而言,在关断过程中,当漏极-源极电压达到米勒平台(Miller platform)时,Vds迅速上升至接近Vgs的电压值,而栅极-源极电容(Cgs)开始继续放电,此时漏极-源极电容上的电压迅速上升[1]。这一过程延长了关断时间,导致MOS管从导通状态完全过渡到截止状态的时间增加。
米勒效应的影响
米勒效应对MOS管的开关性能有显著影响:
延长关断时间:米勒效应直接导致关断时间长于开通时间,降低了MOS管的开关速度
增加开关损耗:在关断过程中,MOS管的漏极-源极电压和漏极电流同时较高,导致功率损耗增加[17]
影响dv/dt抗扰性:米勒效应使得MOS管对电压变化率(dv/dt)更为敏感,可能引发误开通或振荡[7]
由于米勒效应主要出现在关断过程中,因此我们对MOS管的快速关断要求更为严格,以克服这一固有特性带来的负面影响。
开关损耗分析
开关损耗的定义与来源
开关损耗是指MOS管在开通和关断过程中,由于电压和电流同时存在而产生的功率损耗。这些损耗主要发生在以下时间段:
开通过程:从栅极电压开始上升到MOS管完全导通的时间段
关断过程:从栅极电压开始下降到MOS管完全关断的时间段
研究表明,开关损耗主要集中在t1~t3时间段内[17],而米勒平台时间对关断损耗有显著影响。
开关损耗与关断时间的关系
关断时间与开关损耗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在关断过程中,由于米勒效应的影响,漏极-源极电压和漏极电流同时处于较高水平的时间延长,导致关断损耗增加。开关损耗与开关频率相关,当频率一定时,关断时间越长,损耗越大[15]。
在实际应用中,特别是高频开关电源中,关断时间的长短对整体系统效率有重要影响。因此,为了降低开关损耗,提高系统效率,我们通常要求MOS管具有较短的关断时间。
电源应用中的关断时间考量
开关电源中的MOS管工作模式
在开关电源应用中,MOS管需要定期导通和关断。例如,DC-DC电源中常用的基本降压转换器依赖两个MOS管来执行开关功能,这些开关交替工作,电流通过电感进行储能和释放[5]。
在这些应用中,高侧和低侧MOS管交替导通和关断,在一个器件的关断和另一个器件的导通之间留有很短的死区时间,以防止交叠,避免产生非常高的电流脉冲[28]。
关断时间对电源性能的影响
关断时间对电源性能有以下几方面影响:
效率:较短的关断时间可以减少开关损耗,提高电源效率
电磁兼容性(EMC):快速关断可以减少电压和电流的突变,降低电磁干扰
可靠性:快速关断可以防止MOS管在关断过程中承受过高的应力,提高可靠性
工作频率:关断时间限制了电源的工作频率,较短的关断时间允许更高的开关频率
在开关电源中,关断时间的合理选取对MOSFET开关管在宽调节范围内实现零电压开通(ZVS)以降低电磁干扰并提升运行效率至关重要[3]。
输入电容与开关时间
输入电容的定义与影响
输入电容(Ciss)是MOS管的一个重要参数,表示栅极-源极电容和栅极-漏极电容的总和,即Ciss=Cgs+Cgd。这一参数对MOS管的开关时间有直接影响[12]。
较大的输入电容会导致同样驱动能力下,开通及关断时间变慢,开关损耗也就越大。这是因为较大的电容需要更多的电荷来充电或放电,从而延长了开关时间[12]。
开关时间与驱动能力的关系
MOS管的开关时间与驱动能力密切相关。在实际应用中,驱动电路需要有足够的驱动能力来快速充放电栅极电容,从而实现快速的开关转换。
对于输入电容较大的MOS管,需要更强的驱动能力才能实现较短的开关时间。在电源应用中,栅极电阻也会影响开关时间,适当的栅极电阻可以优化开关性能,提高dv/dt抗扰性[7]。
不同类型MOS管的关断特性
超结MOS管与传统MOS管的比较
超结MOS管(Super Junction MOSFET)与传统MOS管在关断特性上存在差异。超结MOS管通常具有更低的导通电阻和更快的开关速度,这使得它们在高频应用中更具优势。
SiC MOS管的关断特性
碳化硅(SiC)MOS管与传统的硅(Si)功率器件相比,开关速度更快、dv/dt更高,但也更容易造成栅极串扰[83]。在SiC MOSFET驱动中,负压关断模式在很多应用场景中会影响器件开关的可靠性。
对于SiC MOSFET,关断过程中的负压关断模式需要特别注意,以确保开关的可靠性。由于SiC MOSFET的开关速度较快,dv/dt较高,因此在关断过程中更容易产生栅极串扰,影响开关性能[83]。
实际应用中的考量
电机控制应用
在电机控制应用中,MOS管的快速关断对于防止电机过热和提供精确控制至关重要。快速关断可以减少开关过程中的功率损耗,降低发热,延长系统寿命。
电源变换器应用
在电源变换器应用中,MOSFET的快速关断可以提高变换器的效率和可靠性。如果MOSFET导通和关断,则器件仅在一小段时间内发热,因此可以承受更高的电流和电压。保持导通的时间越短,电压和电流就可以越高,此时仅受最大电流和电压的限制[49]。
消费电子设备
在消费电子设备中,MOS管的快速关断对于提高能源效率和延长电池寿命至关重要。快速关断可以减少待机功耗,提高设备的能效比。
如何实现MOS管的快速关断
栅极驱动设计
栅极驱动设计对实现MOS管的快速关断至关重要。适当的栅极驱动强度可以确保栅极电压能够快速下降,克服米勒效应的影响,实现快速关断。
门极电阻优化
门极电阻是影响MOS管开关时间的重要因素。适当的门极电阻可以优化开关性能,提高dv/dt抗扰性,同时防止电压过冲和振荡。
保护电路设计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设计适当的保护电路来确保MOS管的可靠关断。例如,电压关断型缓冲电路可以抑制电压上升率,保护MOS管免受过压应力[66]。
结论
通过对MOS管开关特性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快速关断比快速开通更为重要的原因:
米勒效应:在关断过程中,漏极-源极电压的上升通过漏极-栅极电容影响栅极电压,形成米勒效应,延长关断时间。这一效应在开通过程中不存在,因此关断时间通常长于开通时间。
开关损耗:关断过程中的开关损耗通常大于开通过程中的损耗,较短的关断时间可以显著降低开关损耗,提高系统效率。
电源应用需求:在开关电源等应用中,关断时间对系统效率、可靠性和工作频率有重要影响,因此需要MOS管具有快速关断能力。
输入电容影响:输入电容较大的MOS管需要更强的驱动能力才能实现快速开关,而关断过程中的米勒效应进一步增加了实现快速关断的难度。
综上所述,虽然MOS管的快速开通也很重要,但由于米勒效应的影响和电源应用的特殊需求,我们对MOS管的快速关断要求更为严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