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容式传感器是一种基于电容器电容变化实现物理量检测的装置,其核心原理是利用电容器的电容特性,将被测量(如位移、压力、液位等)的变化转化为电容值的变化,再通过信号处理电路将电容变化转换为可测量的电信号(如电压、频率等)。以下从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两方面详细说明:
一、电容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电容式传感器的理论基础是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计算公式:
C = ε₀εᵣS/d
其中:
- C 为电容(单位:F);
- ε₀为真空介电常数(≈8.85×10⁻¹² F/m);
- εᵣ为极板间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
- S 为两极板的相对正对面积(单位:m²);
- d 为两极板间的距离(单位:m)。
当被测量导致 εᵣ、S、d 中任意一个参数发生变化时,电容 C 会随之改变。电容式传感器通过检测 C 的变化,反向推导被测量的大小。根据参数变化的类型,可分为以下三类基本形式,实际应用中常结合差动结构(通过两个反向变化的电容抵消干扰,提高灵敏度):
1. 变极距型(d 变化)
- 原理:两极板中一板固定、一板可动,被测量(如微位移、振动)通过机械结构带动可动极板,改变间距 d,从而使电容 C 变化(C 与 1/d 成正比)。
- 特点:灵敏度高(d 越小,灵敏度越高),但 C 与 d 呈非线性关系(仅在小位移下近似线性),常用于微位移(μm 级)、振动幅度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