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系统架构的搭建的好坏决定了整个嵌入式底层设计的可靠性,稳定性以及需求契合性,是非常重要的一环,马虎不得,轻心不得。一般嵌入式系统的架构搭建涉及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以下是详细介绍:
硬件架构搭建
- 选择微处理器 / 微控制器:根据项目的性能、功耗、成本等要求选择合适的芯片。如对于简单的控制任务,可选择低功耗、低成本的单片机;对于处理复杂图像、视频等数据的任务,可能需要高性能的 ARM 处理器或 DSP。
- 配置存储设备:包括易失性存储器(如 RAM)和非易失性存储器(如闪存、EEPROM)。RAM 用于运行程序和存储临时数据,非易失性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代码、配置信息和重要数据。
- 设计输入 / 输出接口:根据连接的外部设备选择合适的接口,如 GPIO、UART、SPI、I2C、ADC、DAC 等1。例如,连接温度传感器可能用到 ADC 接口,连接蓝牙模块可能用到 UART 接口。
- 连接外部设备:根据应用场景连接各类外部设备,如传感器(用于采集环境数据)、执行器(用于控制外部设备动作)、显示器(用于显示信息)、键盘、触摸屏(用于用户输入)等。
软件架构搭建
- 确定软件架构模式
- 超级循环架构:适用于资源紧张、功能简单、对实时性要求不高的场合,是一个顺序执行模型,主要是一个大循环,依次执行各个任务9。
- 前后台系统:在超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