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语言的定位
Python是一种解释型、面向对象、动态数据类型的高级程序设计语言。
python编码规范
1、不要在行尾加分号,也不要用分号把两条命令放在同一行。
2、每行不超过80个字符
以下情况除外:
- 长的导入模块语句
- 不要使用反斜杠连接行。
注释里的URL
Python会将 圆括号, 中括号和花括号中的行隐式的连接起来 , 你可以利用这个特点. 如果需要, 你可以在表达式外围增加一对额外的圆括号。
例如:
foo_bar(self, width, height, color='black', design=None, x='foo',
emphasis=None, highlight=0)
if (width == 0 and height == 0 and
color == 'red' and emphasis == 'strong'):
括号
宁缺毋滥的使用括号
除非是用于实现行连接, 否则不要在返回语句或条件语句中使用括号. 不过在元组两边使用括号是可以的.
缩进
用4个空格来缩进代码
绝对不要用tab, 也不要tab和空格混用. 对于行连接的情况, 你应该要么垂直对齐换行的元素(见 :ref:行长度 <line_length>
部分的示例), 或者使用4空格的悬挂式缩进(这时第一行不应该有参数):
空行
顶级定义之间空两行, 方法定义之间空一行
顶级定义之间空两行, 比如函数或者类定义. 方法定义, 类定义与第一个方法之间, 都应该空一行. 函数或方法中, 某些地方要是你觉得合适, 就空一行
空格
按照标准的排版规范来使用标点两边的空格
括号内不要有空格.
不要在逗号, 分号, 冒号前面加空格, 但应该在它们后面加(除了在行尾).
参数列表, 索引或切片的左括号前不应加空格
在二元操作符两边都加上一个空格, 比如赋值(=), 比较(==, <, >, !=, <>, <=, >=, in, not in, is, is not), 布尔(and, or, not). 至于算术操作符两边的空格该如何使用, 需要你自己好好判断. 不过两侧务必要保持一致.
当’=’用于指示关键字参数或默认参数值时, 不要在其两侧使用空格.
不要用空格来垂直对齐多行间的标记, 因为这会成为维护的负担(适用于:, #, =等):
注释
确保对模块, 函数, 方法和行内注释使用正确的风格
块注释和行注释
最需要写注释的是代码中那些技巧性的部分. 如果你在下次 代码审查 的时候必须解释一下, 那么你应该现在就给它写注释. 对于复杂的操作, 应该在其操作开始前写上若干行注释. 对于不是一目了然的代码, 应在其行尾添加注释.
为了提高可读性, 注释应该至少离开代码2个空格.
另一方面, 绝不要描述代码. 假设阅读代码的人比你更懂Python, 他只是不知道你的代码要做什么.
类
如果一个类不继承自其它类, 就显式的从object继承. 嵌套类也一样.
文件和sockets
在文件和sockets结束时, 显式的关闭它.
导入格式
每个导入应独占一行
导入总应该放在文件顶部, 位于模块注释和文档字符串之后, 模块全局变量和常量之前. 导入应该按照从最通用到最不通用的顺序分组:
标准库导入
第三方库导入
应用程序导入
每种分组中, 应该根据每个模块的完整包路径按字典序排序, 忽略大小写
语句
每个语句应占独立一行
访问控制
在Python中, 对于琐碎又不太重要的访问函数, 你应该直接使用公有变量来取代它们, 这样可以避免额外的函数调用开销. 当添加更多功能时, 你可以用属性(property)来保持语法的一致性.
命名
应该避免的名称
- 单字符名称, 除了计数器和迭代器
- 包/模块名中的连字符(-)
- 双下划线开头并结尾的名称(Python保留, 例如init)
命名约定
- 所谓”内部(Internal)”表示仅模块内可用, 或者, 在类内是保护或私有的
- 用单下划线(_)开头表示模块变量或函数是protected的(使用import * from时不会包含)
- 用双下划线(__)开头的实例变量或方法表示类内私有. 将相关的类和顶级函数放在同一个模块里. 不像Java, 没必要限制一个类一个模块.
- 对类名使用大写字母开头的单词(如CapWords, 即Pascal风格),但是模块名应该用小写加下划线的方式(如lower_with_under.py).
- 尽管已经有很多现存的模块使用类似于CapWords.py这样的命名, 但现在已经不鼓励这样做, 因为如果模块名碰巧和类名一致,
这会让人困扰.
python提供了两个非常重要的功能来处理python程序在运行中出现的异常和错误。你可以使用该功能来调试python程序。异常处理
- 断言(Assertions)
1.什么是异常?
异常即是一个事件,该事件会在程序执行过程中发生,影响了程序的正常执行。
一般情况下,在Python无法正常处理程序时就会发生一个异常。
异常是Python对象,表示一个错误。
当Python脚本发生异常时我们需要捕获处理它,否则程序会终止执行。
2.异常处理
捕捉异常可以使用try/except语句。
try/except语句用来检测try语句块中的错误,从而让except语句捕获异常信息并处理。
如果你不想在异常发生时结束你的程序,只需在try里捕获它。
语法如下:
try:
<语句> #运行别的代码
except <名字>:
<语句> #如果在try部份引发了'name'异常
except <名字>,<数据>:
<语句> #如果引发了'name'异常,获得附加的数据
else:
<语句> #如果没有异常发生
try的工作原理如下:
当开始一个try语句后,python就在当前程序的上下文中作标记,这样当异常出现时就可以回到这里,try子句先执行,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依赖于执行时是否出现异常。
如果当try后的语句执行时发生异常,python就跳回到try并执行第一个匹配该异常的except子句,异常处理完毕,控制流就通过整个try语句(除非在处理异常时又引发新的异常)。
如果在try后的语句里发生了异常,却没有匹配的except子句,异常将被递交到上层的try,或者到程序的最上层(这样将结束程序,并打印缺省的出错信息)。
如果在try子句执行时没有发生异常,python将执行else语句后的语句(如果有else的话),然后控制流通过整个try语句。
3.触发异常
我们可以使用raise语句自己触发异常
raise语法格式如下:
raise [Exception [, args [, traceback]]]
语句中Exception是异常的类型(例如,NameError)参数是一个异常参数值。该参数是可选的,如果不提供,异常的参数是”None”。
最后一个参数是可选的(在实践中很少使用),如果存在,是跟踪异常对象。
注意:为了能够捕获异常,”except”语句必须有用相同的异常来抛出类对象或者字符串。
例如我们捕获以上异常,”except”语句如下所示:
try:
正常逻辑
except "Invalid level!":
触发自定义异常
else:
其余代码
4.用户自定义异常
通过创建一个新的异常类,程序可以命名它们自己的异常。异常应该是典型的继承自Exception类,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
以下为与RuntimeError相关的实例,实例中创建了一个类,基类为RuntimeError,用于在异常触发时输出更多的信息。
在try语句块中,用户自定义的异常后执行except块语句,变量 e 是用于创建Networkerror类的实例。
class Networkerror(RuntimeError):
def __init__(self, arg):
self.args = arg
在定义以上类后,可以触发该异常,如下所示:
try:
raise Networkerror("Bad hostname")
except Networkerror,e:
print e.ar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