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营销的科学和艺术

本文探讨了市场营销中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在国外,市场营销更侧重于科学,即规范化和流程化,而国内则更依赖艺术,如灵感创造。作者通过引用高建华先生的观点,反思国内案例的可复制性和共性,并以出版业为例,指出畅销书运作中的盲区,强调连续成功的策划者才是真正高手。最后,作者对自己市场营销工作的科学与艺术成分进行了自我反省。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市场营销的科学和艺术

 

刚刚参加了公司组织的修改病句的培训,马上又写了一个错误的标题“市场营销的科学和艺术”。在编辑看来这句话是有疑义的,因为编辑会问你到底是指“市场营销的科学”和“艺术”还是指“市场营销的科学以及市场的艺术”。呵呵,这就是编辑的工作了,所以在这里也向大家澄清一下,我所想表达的意思是后者,即市场营销的科学和市场的艺术。

 

这个标题是今天听高建华先生第一次讲座的一个主题(光盘版)。在介绍主题之前先向大家介绍一下高建华先生。他是畅销管理书《笑着离开普惠》一书的作者,三进三出惠普公司的经历不但让我们看到高建华先生自身所拥有的优秀品质,也让我从阅读中感受到了惠普公司那强大的文化以及它那被人世人称道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这本书我看了两遍,只能说开了一些眼界,要想吃透,我想非要用心读五遍之后方能谈一些感悟吧。

 

高建华先生谈到在国外,市场营销80%是靠科学,20%是靠艺术。而在国内则反之,20%靠科学,80%靠艺术。这里所谓的科学即规范化、流程化,可复制性。而艺术就是指灵感创造。我们都知道,中国人不缺灵感。在我们周围经常会出现一些令人拍案叫绝的市场营销案例。我们并不否认每个成功案例背后会有经验的积累,但是从宏观来看,这些案例都缺乏可复制性,缺乏很多共性。或者是有很多共性,但大家都没有总结出来。

 

今天又正好看到《中国图书商报》上的一篇文章“畅销书运作案例培训的盲区”,文章开篇讲的第一个盲区就是被邀请策划高手的真正资质。的确,既然是畅销书的案例培训,大家都可能会想到要邀请“操盘”过超级畅销书的策划人来讲。而这点就是一个误区,因为很多策划人包括市场人员是“碰巧”策划出畅销书,这在每个出版社都较常见。而真正要考察一个策划高手的真正水平,要看他近两年或是近三年的每一本书的销售数字,特别是加印情况。因为有时候一两书的成功,虽然有经验在内,但也有可能是运气使然,只有几乎本本书(或者是80%以上的概率)畅销,才能够说明策划者的水平。当然,这篇文章的观点也有一些理想化,因为从国内当前的出版看来,一个出版社或一个公司能有20%的畅销书就已经是很不错了。但这个理想化的观点也说明了一个问题,而这个问题也正好是上面所提到的科学和艺术。

 

回顾自己在博文视点的市场营销工作,有多少是科学又有多少是艺术呢?如果有科学,科学在哪里呢?如果是艺术,那艺术又从何来?这一个值得自己反省的问题。在工作中领导也经常提到关于流程和规划化的一些建议,那到底是什么原因使这些建议都没有很好的执行呢?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