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P/IP — 4层协议系统
随便网上找个图:
1)链路层:不详细说。通常包括OS中的设备驱动程序和计算机对应的网络接口卡,处理与电缆(或其他任何传输媒介)的物理接口细节。
2) 网络层:处理分组在网络中的活动。包含IP协议(网际协议),ICMP(Internet
互联网控制报文协议),IGMP(Internet组管理协议).
3) 运输层:为2台主机提供端到端的通信。TCP(传输控制协议)UDP(用户数据报协议)。其中
- TCP做的工作包括吧应用程序交给他的数据分成合适的小块交给下层的网络层,确认接收到的分组,设置发送最后确认分组的超时时钟等。提供高可靠性的端对端通信,因此应用层可以忽略所有这些细节。
- UDP则为应用层提供见到那服务,只是把称作数据报的分组从一台主机发送到另一台,但并不保证该数据一定能到达。任何必须的可靠性必须由应用层提供。
- 应用层:处理特定的应用程序细节。几乎不同的TCP/IP实现都会提供Telnet(远程登陆协议)、FTP(文件传输协议)、SMTP(简单邮件传输协议)、SNMP(简单网络管理协议)等通用的应用程序。
TCP和UDP都是基于IP协议的网络层
互联网的地址
IP地址长32bit,共有五类不同的互联网地址
又随便找了张图
这些32bit通常写成4个10进制的数,其中每个整数对应1个字节(点分十进制表示法)(0–255)
这个是自己画的范围:
域名系统
DNS是一个分布的数据库,由它来提供IP地址和主机名之间的映射关系。
封装
当应用程序用TCP传送数据时,数据被送入协议栈中,逐个通过每一层直到被当作一串比特流送入网络。
其中每一层对收到的数据都要增加一些首部信息(有时还要增加尾部信息)。
我又随便找了张图:
各个概念明确下:
- TCP传给IP的数据单元–TCP报文段
- IP传给网络接口层的数据单元–IP数据报
- 通过以太网传输的比特流–帧:物理特性时长度在46-1500字节之间。
- Internet标准中octet代表字节。
- UDP传给IP的数据单元–UDP报文段(UDP首部长8字节)
- 网络接口(链路层管理对象)要发送和接收IP、ARP和RARP数据,因此也会在以太网帧首部加入16bit的帧类型域。
分用:废话有封装当然就有分用了
找不到网图自己画个图
ICMP和IGMP的保温被封装在IP数据包中,它们是IP的附属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