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计算机总线?我们可以这样打个比方:我们都知道中国的权力中心在北京,假如一个四川省遂宁市蓬溪县大石镇的人发现了一艘外星飞船,那么他如何才能把这一信息传到达北京呢?(我们这里假设只有陆路交通。)
首先这个人通过乡村道路把消息传到县政府,然后又由县政府通过省道传递到省政府,最后省政府在通过国道传递到北京;经过北京权力中心的商谈作出一个决定,这个决定先传递到省政府再到县政府最后才能到达这个人这里。在这里我为什么要把事情说的这么死板,因为计算机本来就很死板的,它没有自己的思维,人怎么安排它,它就怎么做,它的优势就在于——运算速度很快。在这个例子中“北京”就相当于计算机的“CPU”,而“乡村道路”、“省道”、“国道”就相当于计算机的“总线”,“四川省遂宁市蓬溪县大石镇”就相当于计算机的“U盘”、“硬盘”,“键盘”等。
在上述例子中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结论:1.总线是来传数据的,2.不同总线的速度是不一样的,3.总线之间应该有一个接口(这就好比上高速的路口一样),4有新的总线出现(就好比高速公路的出现一样),5.和CPU直接相连的总线速度最快,也许还能得出其他结论我在这里就不讨论了。现在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都有哪些计算机总线。
第一台计算机与1944年在英国诞生(注意:不是1946年诞生在美国的“埃尼阿克”)。在那个年代根本没有总线的概念,全部是直连的形式。你可以想象整个中国的每一个地方都修一条公路到北京是什么样的场景。然而随着计算机周边设备的增加,工程师们意识到问题的严峻性,于是工程师们就提出将所有的设备都连接到一个通道上进行传输数据的想法,这就是总线技术。随后第一个总线技术诞生了——S100总线,该总线由MITS公司的Roberts于1975设计成型。在1987年IBM又提出XT总线技术,随后IBM把该总线标准化形成了ISA总线。虽然IBM制定的ISA总线标准带来了很大的成效,但是IBM把该总线的标准公布于世后,还是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而后IBM为了垄断市场又制定了MCA总线,但以Compaq(康柏)、AST、Epson、HP等9家公司联合,推出了与ISA总线兼容并且具备MCA总线全部功能的扩展ISA,即是EISA总线。EISA总线的速度能达到33MB/s,这个速度连现在的USB总线速度都赶不上。为了提高高速图像显示在总线上的传输速率,VESA与60余家显示接口制造商联合推出了一种全开放的通用局部总线标准VL-Bus总线。在同一时期还有一种总线技术——PCI。该技术是由Intel于1991年下半年首先提出,并与IBM、Compaq、AST、HP、DEC等100多家公司联合提出,1992年6月推出了PCI总线的1.0版本。因为VL-Bus存在诸多不足最终被PCI淘汰。讲了大半天终于讲到了有点熟悉的技术了接下来我要详细介绍以后的总线技术。
在继续之前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