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O之时间控制

在项目管理过程中,最忌讳的是项目无限止的延期下去。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最后导致项目组成员对项目丧失信心,使得项目失败。
 
    对于信息化项目来说,项目成员的信心尤其重要。如在企业要上ERP项目,组大部分项目成员却对ERP很陌生,甚至是个从未接触的领域,那么全要靠CIO的带领。若他们对项目失去了信心,就是对CIO失去了基本的信赖。
 
影响时间控制的因素及措施
 
    在一个信息化项目中,影响CIO对时间控制的因素有很多,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前期需求调研不够充分,导致在后期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冒出大量的新需求,影响项目的进度。
   
    在项目的初始阶段,项目调研非常重要。项目调研一要抓住企业的核心流程,切忌面面俱到,防止项目调研占用过多的项目时间;二是对于重点、难点流程不能漏过一个,因为其处理要么比较复杂,要么关系到其他多个业务,若在后期实施阶段,再去考虑的话,则很可能前期的工作都要白费。
 
    就拿编码中的供应商编码为例。供应商编码无论是进销存项目,还是ERP项目,都要用到这类编码。若在项目调研阶段,对这编码不予考虑,只是按手工操作年代的按供应商名字来进行查询,则在系统实施后,无论是查询业务伙伴信息,还是单据操作上选择业务伙伴,都要输入中文供应商名字来进行查询或者选择,效率非常慢,特别是遇到冷僻字的时候,更是让人头疼。怎么办?只好返工。
 
    所以,在项目需求调研时,对关键项目要抓住不放,要全面彻底,对于非关键项目,则可以置于一旁。
 
    第二, 信息化项目涉及范围大,往往涉及多个部门。
 
    现在企业推行的信息化项目,已经不是以前小打小闹的阶段,如上个财务系统,只涉及财务单个部门,现在都是大规模作战,ERP、OA等等信息化项目,都是公司整个集团作战。若哪个部门配合不好,就会影响到整个作战计划。
 
    CIO,作为这个战役的指挥员,该如何统领这支部队走向成功的彼岸呢?一是要选准时机,大型的信息化项目要等到企业淡季再去实施,因为信息化项目的推行,往往会增加员工很多额外的工作,若在旺季推行的话,员工的精力有限,可能会无法适应,从而增加不必要的矛盾;二是要强调任务的分配与追踪。CIO要根据项目的进度,及时把任务分配下去,并进行定时的追踪。
 
    第三,信息化项目周期比较长,不确定因素比较多。
 
    因为信息化项目涉及范围比较广,所以,一些项目的周期往往比较长。在这中间,可能会出现一些人为控制因素。如项目组成员的流失、一把手的变动,甚至公司迁址、自然灾害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项目的进度。对于这些因素,CIO只能尽量的防范,作一些后备。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扩大项目组的成员,或者采取一些激励措施,以保证实施团队的稳定,等等。 
 “田字框”,时间控制的工具
 
    在实际项目管理中,笔者很喜欢利用“田字框”来对时间进行控制。这是个在时间管理上,非常常用的一个工具。
 
    如CIO把信息化项目分解后,现在要对编码方案进行调研。则CIO可以先列出编码涉及到哪些内容。
如:成品编码、零件编码、包装材料编码、办公用品编码、固定资产编码、员工编码、部门编码、仓库编码、供应商编码、客户编码。
 
    根据以上编码,按“重要且紧急”、“重要不紧急”、“不重要且紧急”、“不重要且不紧急”进行分类,分别填入到田字框中。
 
    因为成品编码、零件编码、包装材料编码为基本资料信息,对信息化项目的成败起着决定作用,而且其种类、数量繁多,编写其来需要一定的时间与精力,所以,在编码方案这个任务重,放在首位解决。
 
    员工编码、部门编码等因为其数量不时很多,虽然其非常重要,但是,因为其所需要的时间比较少,可以放在第二位。
 
    办公用品与固定资产管理向不纳入信息化系统的管理,故编码可以暂时不管。但是,为了公司编码制度的齐全,根据其复杂程度,若以上编码任务提早完成的情况下,也可以一起编写,若以上编码任务已经比较繁重或者这两个编码方案比较复杂的话,可以放在项目完成以后再进行补充。
 
    最后的田字框如下图所示:

    如此,设计后,哪些重点,要先完成哪些任务,一目了然,无论是CIO,还是具体的执行者,可以按照此有序的进行攻关,就能有效的保证任务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不让次要的任务过多的占据宝贵的项目时间。
<think>好的,我现在需要回答用户关于DSP开发中`.cio`段的定义、作用以及在外部SRAM中的使用可能性。用户已经提供了三个引用,我需要结合这些引用和之前的对话内容来构建答案。 首先,我要明确`.cio`段的含义。根据常见的DSP编程知识,`.cio`段通常与C I/O(输入/输出)操作相关,可能用于存储标准I/O函数所需的缓冲区或数据结构。比如,C库中的`printf`、`scanf`等函数可能需要一个缓冲区,这个缓冲区可能被分配到`.cio`段中。 接下来,我需要查看用户提供的引用,看是否有相关信息。引用[3]提到SECTIONS分为初始化段和非初始化段,初始化段必须放在非遗失性存储器,非初始化段放在易失性存储器。如果`.cio`属于非初始化段,那么可能需要放在RAM中,但用户询问的是外部SRAM的可能性,这需要进一步分析。 引用[1]中详细介绍了如何配置存储区域,特别是外部SRAM的地址分配。这里提到中断向量表、代码和变量等段的分配,但未明确提到`.cio`段。用户之前的问题中讨论了代码段和数据段的存储策略,比如`.ebss`放在外部SRAM,`.text`在内部Flash等。需要确定`.cio`属于数据段还是代码段。 引用[2]提到外部内存的cacheability配置,这可能影响性能,如果`.cio`段需要频繁访问,放在外部SRAM需要考虑缓存设置以提高效率。 用户之前回答中提到,`.ebss`、`.esysmem`可以放在外部SRAM,而`.stack`必须内部RAM。`.cio`如果属于非初始化数据段,可能可以放在外部SRAM,但需考虑访问频率和性能影响。 现在需要验证这些假设是否正确。可能需要查阅TI的文档或链接器手册,确认`.cio`段的定义。例如,在TI的编译器中,`.cio`段用于C I/O的缓冲区,属于未初始化的数据段,因此在.bss或.ebss中,但可能有专门段。或者,可能属于.sysmem,即动态内存分配的区域。 根据引用[3],非初始化段必须链接到RAM,所以如果`.cio`属于非初始化段,可以放在外部SRAM,但需要考虑访问速度和缓存配置。同时,如果频繁访问,放在内部RAM更好,但若空间不足,外部SRAM是选项。 总结:需要明确`.cio`段的属性,是否是未初始化、是否需要频繁访问,以及外部SRAM的配置方法(如XINTF时序、缓存设置)。根据用户之前的回答,外部SRAM可以存放非关键数据,但高频数据建议内部。因此,如果`.cio`是低频访问的缓冲区,可以放在外部SRAM,但需正确配置链接器脚本和可能的缓存。</think>在DSP开发中,`.cio`段(C I/O Buffer Section)的定义及使用需结合编译器和系统架构特性分析。以下是技术细节说明: ### 一、`.cio`段的核心定义 1. **功能定位**: - `.cio`段是编译器自动生成的**标准I/O缓冲区存储区**,主要用于支持`printf`/`scanf`等标准输入输出函数的运行时缓冲需求 - 存储内容包括: - 格式化字符串处理缓冲区 - 文件流操作临时存储区 - 浮点运算转换缓存区(若使能浮点支持) 2. **段属性分类**: - **未初始化数据段**:因其内容在程序运行时动态生成,属于`.bss`类的非初始化段[^3] - **动态内存依赖**:大小与标准库实现相关,TI编译器默认分配256-512字节 ### 二、外部SRAM部署可行性 | 条件维度 | 支持情况 | 参考依据 | |------------------|--------------------------------------------------------------------------|-------------------------------| | **物理存储类型** | 允许存放(需满足易失性存储器要求)[^3] | 引用[3]的非初始化段存储规则 | | **访问频率** | 低频访问场景适用(如调试输出),高频访问建议保留在内部RAM | 用户前文性能优化建议 | | **时序配置** | 需确保XINTF接口时序参数满足总线访问要求(建立/激活/跟踪时间) | 用户前文外部SRAM配置示例 | | **缓存支持** | 若启用L2缓存(通过MAR-bit配置[^2]),可提升访问效率 | 引用[2]的Cache控制机制 | ### 三、CMD文件配置示例 ```c MEMORY { EXTRAM : origin = 0x100000, length = 0x010000 /* 64KB外部SRAM */ } SECTIONS { .cio > EXTRAM /* 将C I/O缓冲区映射到外部SRAM */ .ebss > EXTRAM /* 其他大体积未初始化数据段 */ .esysmem > EXTRAM /* 动态内存池 */ } ``` ⚠️ 注意:若`.cio`段与中断服务程序存在交互,需评估外部存储器访问延迟对实时性的影响[^1] ### 四、优化实践建议 1. **混合存储策略**: ```c #pragma DATA_SECTION(__CIOBuffer__, ".cio_internal"); #pragma DATA_ALIGN(__CIOBuffer__, 128); char __CIOBuffer__[512]; // 强制关键I/O缓冲在内部RAM ``` 2. **缓存一致性管理**: - 使用`CACHE_invL1d()`/`CACHE_wbL1d()`函数维护数据一致性[^2] - 配置MAR寄存器使能外部SRAM缓存: ```c CACHE_enableCaching(CACHE_MAR_EXTMEM); // 使能外部存储器缓存 ``` ### 五、验证方法 1. 通过`map`文件确认段地址分配: ``` .cio 0x00100000 0x200 /* EXTRAM区域 */ ``` 2. 使用JTAG调试器监控`XINTF`总线活动,确认I/O操作实际访问目标地址 --相关问题--: 1. 如何测量外部SRAM中`.cio`段的实际访问延迟? 2. 标准I/O库函数与自定义缓冲区的性能差异? 3. 多核DSP系统中`.cio`段如何避免资源竞争?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