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ring入门(2)——IOC详解

本文深入探讨Spring框架中的IOC(控制反转)概念,解释其原理及如何将对象创建的控制权交给Spring容器,实现对象间低耦合。通过实例说明正控与反控的区别,介绍BeanFactory和ApplicationContext接口,以及它们在Spring IOC容器初始化和依赖注入中的作用。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Spring IOC概述

IOC:Inverse of Control 控制反转

  • 实际上为“反转控制可能更好理解”,并非是一种技术,而是一种编程思想,就是将原来在编程者手中的创建对象的控制权,转交给Spring框架来完成。
  • 正控:若要使用某个对象,就需要自己去创建这个对象
  • 反控:若要使用某个对象,只需要从Spring容器中进行获取,而不用操心对象的创建过程,也就是把对象的创建反转Spring框架
  • 好莱坞法则:Don’t call me, I’ll call you

Example

控制反转显然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我们现在来举个例子

在以前,方便面和外卖还没有普及的时候,自己想吃东西,我们的第一反应就是自己去做,例如你想吃水果捞,你就要买水果,买酸奶,然后自己去做。注意,这些过程,都是你自己“主动”去创造的过程,也就是说你想吃水果捞,从头到尾你都要自己做

然而,到了现在这个外卖盛行的年代,当你想吃什么东西的时候,第一反应都是打开“美团”或者“饿了么”看有没有自己想吃的东西,有的话就下单让他送过来。 请注意这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你并没有自己主动去创造,而是将“做水果捞”这个过程交给了商家去做,也就是你将“创造水果捞”的控制权**“反转”**给了店家。

Spring IOC阐述

就是一种控制反转的理念:控制反转是一种通过描述(在Java中可以是XML或者注解)并通过第三方(Spring)去产生获取特地对象的方式。

  • 好处:

    降低对象之间的耦合

    不需要理解一个类的具体实现,只要知道它的作用就好了(直接向容器索取)

主动创建的模式中,责任归于开发者,而在被动模式下,责任归于IOC容器,基于这种模式,我们就可以说对象被控制反转了。


Spring IOC容器

Spring会提供IOC容器来管理和容纳我们所开发的各种Bean,并且我们可以从中获取各种发布在Spring IOC容器里Bean,并且可以通过描述得到它

Spring IOC容器的设计

Spring IOC容器的设计主要是基于以下两个接口

  • BeanFactory
  • ApplicationContext

其中ApplicationContext是BeanFactory的子接口之一,BeanFactory是Spring IOC容器所定义的最底层接口,而ApplicationContext是它最高级接口之一,并对BeanFacatory做了很多拓展,所以一般情况下我们都使用ApplicationContext作为Spring Ioc容器

BeanFactory

BeanFactory位于设计的最底层,提供了Spring IOC最底层的设计,先看看该接口提供了哪些方法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就是Spring IOC最底层的设计,所有关于Spring IOC的容器将会遵守它所定义的方法。

ApplicationContext

该接口拓展了许多接口,功能十分强大。因此我们一般情况下都用ApplicationContext接口,因为BeanFactory的方法和功能较少。

通过上一个例子,来认识一个ApplicationContext的子类——ClassPathXMLApplicationContext。

  1. 在【src】目录下创建一个【bean.xml】文件: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beans xmlns="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schema/beans"
       xmlns:xsi="http://www.w3.org/2001/XMLSchema-instance"
       xsi:schemaLocation="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schema/beans 
       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schema/beans/spring-beans.xsd">
    
    <!-- 通过xml方式装配bean -->
    <bean name="source" class="pojo.Source">
        <property name="fruit" value="西瓜"/>
        <property name="taste" value="酸奶味"/>
        <property name="size" value="大份"/>
    </bean>

</beans>
  1. 这样定义了一个bean,Spring IOC容器在初始化的时候就能找到他们,然后使用ClassPathApplicationContext容器就能将其初始化:
package test;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beans.factory.BeanFactory;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context.ApplicationContext;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context.support.ClassPathXmlApplicationContext;
import pojo.Source;

public class TestSpring {

    public static void test(){

        ApplicationContext context = new ClassPathXmlApplicationContext("bean.xml");
        Source source = (Source)context.getBean("source",Source.class);
        System.out.println(source.getFruit());
        System.out.println(source.getTaste());
        System.out.println(source.getSiz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test();

    }
}

这样就会使用Application的实现类ClassPathXMLApplicationContext去初始化Spring IOC容器,然后开发者就可以通过IOC容器来获取资源了

运行结果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ApplicationContext常见的实现类

  1. ClassPathXmlApplicationContext:

    读取classpath中的资源

    ApplicationContext context = new ClassPathXmlApplicationContext("applicationContext.xml");
    
  2. FileSystemXmlApplicationContext:

    读取指定路径的资源

    ApplicationContext context = newFileSystemXMLApplicationContext("c:/applicationContext.xml");
    
  3. XmlWebApplicationContext:

    需要在Web环境下运行

    XmlWebApplicationContext context = new XmlWebApplicationContext();//此时并没有初始化容器
    context.setServletContext(servletContext);//需要指定ServletContext对象
    context.setConfigLocation("/WEB-INF/applicationContext.xml");//指定配置文件路径,开头的斜线表示web应用根目录
    contexat.refresh();//初始化容器
    

BeanFactory和ApplicationContext的区别

  • BeanFactory:是Spring中最底层的接口,只提供了最简单的IOC功能,**负责配置,创建和管理bean。**在应用中,一般不使用这个,而使用ApplicationContext
  • ApplicationContext:
    1. 继承了BeanFactory,拥有了基本的IOC功能
    2. 除此之外,还提供了一下功能:
      • 支持国际化
      • 支持消息机制
      • 支持统一的资源加载
      • 支持AOP功能

Spring Ioc容器的初始化和依赖注入(DI)

虽然Spring IOC容器的生成十分复杂,但是大体了解一下这个过程还是有必要的

  • 注意:Bean的定义和初始化在Spring IOC容器中是两个步骤,它是先定义,后初始化和依赖注入的。

    • Bean的定义分为三步:

      1. Resource定位

        Spring IOC容器先根据开发者的配置,进行资源定位,在Spring开发中,通过XML或注解都是常用的范式,定位的内容是由开发者提供的。

      2. BeanDefinition的载入

        这个时候将resource定位到的信息,保存到BeanDefinition中,此时并不会创建Bean的实例

      3. BeanDefinition的注册

        这个过程就是将BeanDefinition的信息发布到Spring IOC的容器中

        注:此时仍然是没有bean的实例的

做完了以上三步,Bean就在Spring IOC容器中被定义了,而没有被初始化,更没有完成DI(依赖注入),也就是没有注入其配置的资源给了Bean,它还不能完全使用。

对于初始化和依赖注入,Spring Bean还有一个配置选项——【lazy-init】, 其含义就是是否初始化Spring Bean。 在没有任何配置的情况下,默认值为default,实际值为false,也就是Spring IOC默认会自动初始化Bean。如果将其设置为true,那么只有当我们使用Spring IOC容器的getBean方法获取它时,它才会进行Bean的初始化,完成依赖注入。


IOC是如何实现的

如果我们要自己实现这个依赖注入的功能,我们要如何做

  1. 读取标注或者配置文件,看看FoodMaker依赖的是哪个Source,拿到类名
  2. 使用反射API,基于类名实例化对应的对象实例
  3. 将对象实例化,通过构造函数或者setter,传递给FoodMaker

我们发现自己实现也不是很难,Spring实际上也是这么做的。这么看的话IOC就是一个工厂模式的升级版,当然要完成一个成熟的IOC框架,还是有很多细致的工作要做的,Spring不仅提供了一个已经成为也就标准的Java IOC框架,还提供了很多更强大的功能。

     		        参考自cnblogs——@我没有三颗心脏
CH341A编程器是一款广泛应用的通用编程设备,尤其在电子工程和嵌入式系统开发领域中,它被用来烧录各种类型的微控制器、存储器和其他IC芯片。这款编程器的最新版本为1.3,它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增加了对25Q256等32M芯片的支持。 25Q256是一种串行EEPROM(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芯片,通常用于存储程序代码、配置数据或其他非易失性信息。32M在这里指的是存储容量,即该芯片可以存储32兆位(Mbit)的数据,换算成字节数就是4MB。这种大容量的存储器在许多嵌入式系统中都有应用,例如汽车电子、工业控制、消费电子设备等。 CH341A编程器的1.3版更新,意味着它可以与更多的芯片型号兼容,特别是针对32M容量的芯片进行了优化,提高了编程效率和稳定性。26系列芯片通常指的是Microchip公司的25系列SPI(串行外围接口)EEPROM产品线,这些芯片广泛应用于各种需要小体积、低功耗和非易失性存储的应用场景。 全功能版的CH341A编程器不仅支持25Q256,还支持其他大容量芯片,这意味着它具有广泛的兼容性,能够满足不同项目的需求。这包括但不限于微控制器、EPROM、EEPROM、闪存、逻辑门电路等多种类型芯片的编程。 使用CH341A编程器进行编程操作时,首先需要将设备通过USB连接到计算机,然后安装相应的驱动程序和编程软件。在本例中,压缩包中的"CH341A_1.30"很可能是编程软件的安装程序。安装后,用户可以通过软件界面选择需要编程的芯片类型,加载待烧录的固件或数据,然后执行编程操作。编程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确保正确设置芯片的电压、时钟频率等参数,以防止损坏芯片。 CH341A编程器1.3版是面向电子爱好者和专业工程师的一款实用工具,其强大的兼容性和易用性使其在众多编程器中脱颖而出。对于需要处理25Q256等32M芯片的项目,或者26系列芯片的编程工作,CH341A编程器是理想的选择。通过持续的软件更新和升级,它保持了与现代电子技术同步,确保用户能方便地对各种芯片进行编程和调试。
内存分区情况的分析是嵌入式系统开发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特别是在资源有限的MCU(微控制器)环境中。标题提到的工具是一款专为分析Linux环境下的`gcc-map`文件设计的工具,这类文件在编译过程结束后生成,包含了程序在目标设备内存中的布局信息。这个工具可以帮助开发者理解程序在RAM、ROM以及FLASH等存储区域的占用情况,从而进行优化。 `gcc-map`文件通常包含以下关键信息: 1. **符号表**:列出所有定义的全局和静态变量、函数以及其他符号,包括它们的地址和大小。 2. **节区分配**:显示每个代码和数据节区在内存中的位置,比如.text(代码)、.data(已初始化数据)、.bss(未初始化数据)等。 3. **内存汇总**:总览所有节区的大小,有助于评估程序的整体内存需求。 4. **重定位信息**:显示了代码和数据如何在目标地址空间中定位。 该分析工具可能提供以下功能: 1. **可视化展示**:将内存分配以图形化方式呈现,便于直观理解。 2. **详细报告**:生成详细的分析报告,列出每个符号的大小和位置。 3. **比较功能**:对比不同编译版本或配置的`map`文件,查看内存使用的变化。 4. **统计分析**:计算各种内存区域的使用率,帮助识别潜在的优化点。 5. **自定义过滤**:允许用户根据需要筛选和关注特定的符号或节区。 虽然在MCU环境中,Keil IDE自带的工具可能更方便,因为它们通常针对特定的MCU型号进行了优化,提供更加细致的硬件相关分析。然而,对于通用的Linux系统或跨平台项目,这款基于`gcc-map`的分析工具提供了更广泛的适用性。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开发者可以利用这款工具来: - **优化内存使用**:通过分析哪些函数或数据占用过多的内存,进行代码重构或调整链接器脚本以减小体积。 - **排查内存泄漏**:结合其他工具,比如动态内存检测工具,查找可能导致内存泄漏的部分。 - **性能调优**:了解代码执行时的内存分布,有助于提高运行效率。 - **满足资源限制**:在嵌入式系统中,确保程序能在有限的内存空间内运行。 总结来说,`gcc-amap`这样的工具对于深入理解程序的内存布局和资源消耗至关重要,它能帮助开发者做出更明智的决策,优化代码以适应不同的硬件环境。在处理`map`文件时,开发者不仅能获取到程序的内存占用情况,还能进一步挖掘出可能的优化空间,从而提升系统的整体性能和效率。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