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基于神策数据推出的《数据驱动下的产品决策》在线课程数据分析师演讲进行整理。
产品为了满足当前阶段的需求,需要具备不同的表现形态。现象级产品往往伴随用户短期内的大爆发,初期上线版本必然有其局限性,后续需要大量的功能改进和体验优化。
诚然数据驱动并非就是产品的一切,但数据是打磨产品的一大重要方法,通过数据定位问题,找到优化切入点,通过数据指标进行量化评估,是数据驱动的核心思想。产品优化要兼顾视觉体验、信息体验和需求体验等方面,而数据考验是产品崭露头角的必经之路。
在昨天的驱动利器:数据驱动下的产品决策(上)里,策小编为大家介绍了方法论,本篇通过一个大型现象级产品(共享经济类)案例,具体展示如何利用数据做到产品体验改进和产品功能优化,下篇则为大家展示产品新功能测试/验证阶段数据分析方法。
大型现象级产品(共享经济类)案例
产品信息:
本产品的主要的交易标的为问题,用户行为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生产问题,包含了提问和回答两个环节;收听问题,本质是对问题的消费。产品的产品页面主要包含三种:问题页、答主页、列表页,其中列表页包含了分类列表页、搜索列表页、首页等。这个产品是消费性和社区性的结合体,可以提供非常丰富的用户行为分析素材。
留存如何提高?抓住新访用户
假设产品监测情况如下图,新访用户正常上升,但是实际活跃用户曲线却不健康,呈现停止的趋势:
图1 用户活跃情况
产品数据分析师我推测可能是用户留存差,新用户没有留存,老用户也在流失。随后我通过日常指标监测,对推测进行验证,发现新用户的次日留存跌到了 5%,7 日留存只有 3%,这意味着新访用户存在大量流失;对实际活跃用户的流失进行了分析,判断老用户没有大量流失。这个现象展示出了产品的问题是用户粘性低,也确定了产品近期的第一关键指标是次日留存,提供了产品改进的方向:优化用户留存,提升用户粘性。
由于新用户的粘性取决于用户首次触达产品的体验,所以追踪目标被设定为落地页。新用户的落地页为问题页和答主页,占比 70%,经观测跳出率非常高,所以产品改进方向缩小为优化落地页跳出率。
图2 落地页分布
落地页的价值有三个方面:
提供快速认知,帮助用户理解产品价值;
激发用户兴趣,促成用户留存;
直接转化付费用户。
通过落地页面的分析结果,产品人员发现产品没有给新用户更多的尝试和缓冲空间,直接要求新用户付费听取答案,但是客户对产品认知有限,无法转化,最终流失。综上,进一步确定优化策略:增加免费内容,让不愿意转化的新用户体验,提高留存率,促进后续付费转化,同时还不能让有意愿付费的用户受到大幅度冲击。
根据下图中的扇形图,消费问题的浏览来源中,直接来源占比 45%,个性化推荐占比仅有 5%,所以需要把免费内容入口放在个性化推荐,承载位置放在占比 10% 的首页。
图3 改版方向分析
首页改版要从功能出发,首页有两个功能:
帮助用户对产品快速产生认知;
对用户进行有效分流,帮助用户抵达他们想去的页面。
改版原则:曝光量最大的地方通常拥有最高的转化率,所以首页上方承载的一定是转化率最高的模块。对平台首页进行改进方式如下,为新用户提供内容,为优秀答主提供关注功能吸粉。
答题量下降,怎么办?
这个产品的产品生态如下图:
图4 产品生态图
产品的核心标的是问题,围绕问题有两种行为,一种是对问题进行消费,包含“听问题”的用户行为,一种是对问题的生产,包含“问问题”和“回答问题”,提问和回答需要供需平衡,相互促进,才能呈现健康的发展态势。
假设日常监测指标有变,该产品的每日新增回答数在两个高峰后开始了大幅下降,这个情况意味着用户可消费的产品数不足,平台的 GMV(成交总额)、日活等指标都会受到影响。
图5 日常监测答题量
回答总数的下降可能受两个因素影响:人均答题数下降和答题人数下降。通过获取的数据,每日人均答题数的曲线初期有滑落,随后呈现平稳健康的趋势,所以问题被细化到:答题人数减少,怎么办?
答题人数减少有两个原因:
答主愿意回答,但是没有人提出相关问题。
有知识的人不愿意回答问题。
(1)答主流失,不再回访网站;
(2)仍然访问网站,但是不回答问题。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比较复杂,可能是问题质量不高,答主没有兴趣回答;也可能是答主对回答问题功能本身产生了厌倦。
通过对近七天没有答题的用户进行了分析,发现用户分为三个类型:
近七天没有访问网站;
近七天访问了网站;
(1)没有收到过提问,无法答题,推测用户对他提问的意愿不强烈。
(2)收到了提问,但是不回答问题,推测他对于提出的问题质量不满意。
对这三种用户进行数据分析统计结论如下图,访问网站但是没有收到提问的用户占比 50%,而不再访问和访问但是不答题的用户中,明星大 V 占比 80%,体现了明星大 V 在产品引爆期参与度强,后期逐渐退出的正常市场现象。所以改版优化方向更加细化为:提升没有人提问的答主的用户体验,同时一定程度上提高明星大 V 的参与度。
图6 用户分布情况
改善没有收到提问的答主的用户体验,合适的举措为建立普通答主的成长体系。
最重要的改进功能是,让答主可以不依靠提问者提问模式,主动产出 UGC(用户原创)内容。
所以第一个举措是设立新功能,当答主注册后,让新功能带动回答问题的用户产生 UGC 内容,主动体现自身答复水平,展示亮点,吸引粉丝,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吸引明星大 V 参与。
第二个举措是减少被提问者的马太效应:排序靠前的答主收到的提问较多,但是没有意愿回答,排序靠后的答主有意愿回答,却收不到问题。所以优化决策细化至对列表页进行改进。具体表现为两点方案:
在列表卡片中体现答主回答问题意愿;
对答主的排序做相对分散的模型,不再只与回答数相关,让活跃度、新鲜度也参与考评,并进行随机排布。
图7 列表页改进措施
以上两个模块改进案例,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数据驱动思想和数据驱动产品优化的策略,具体诠释了数据驱动产品改进的第一阶段:探寻切入点,对症下药改功能。下篇将会进入验证(测试)效果阶段。
如果您想下载本期驱动利器干货PPT,请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填写申请表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