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云:
许多企业其实不缺数据,而是缺少将数据由不断累积、占据数据库的负资产转为正资产的技术手段和运营手法。在大数据、数据驱动等方法论满天飞的背景下,我们许多人仍在摸索,但在行业中,有人早已埋头前行,以实际战绩走在了数据驱动业务的前列。看看他人的经验,我们就能少走点冤枉路,甚至是少花点冤枉钱。
截至2016年7月,36氪活跃着2000余位机构投资人,共聚集了超过7万家创业公司。你是否知道是什么样的经营手法让创立5年的36氪能够吸引如此多的创业家、投资者聚集在一块儿?围绕为创业者服务这个核心,36氪在创投资讯、股权投资等线上产品累积了丰富的用户行为数据,并努力让这些数据发挥价值,“36氪从上到下地要求各层业务要以数据为依据做出决策。”36氪技术部副总裁陆一鸣说到。所以无论是选择标题、栏位,还是规划线上活动,都有36氪团队基于用户行为数据做出的考量,精细化运营成果反应在用户数量的惊人成长。
你不孤独,那些年你踩过的坑,36氪也经历过
陆一鸣:“许多业务不是不希望以数据为依据进行推动,而是只有数据取得成本低时,才能让所有一线人员都来实践,以达到数据化运营的目标。”
一开始落实数据化运营时,36氪也遇到了难题。最初团队仰赖技术人员提取数据,但使用开源工具技术人员常常没有时间精力去进行大量的二次开发,时间人力成本高,加上脚本难写、需求并发时执行速度慢等原因,不得不放弃许多数据需求。
转为尝试常见的标准化第三方数据分析工具后,因为企业内部资料会被拦截、数据无法定期输出、分析功能薄弱等众多问题出现,加上可取用的数据不完整,导致后续分析工作不到位。“所以我们决定升级用户行为数据分析工具。36氪对于精准的业务数据有高度要求,需要更好的工具来辅助,”36氪数据分析师宋平辉表示。
对36氪来说,数据安全是优先考量,各部门有自己一套管理办法,且相较只采集用户端数据,36氪希望能同时获取服务端数据,让分析更全面。所以今年开始,36氪找了数据采集、分析理念相当的神策数据Sensors Data,采用国内少见的私有化部署与全端埋点接入方案。“一套好用的数据分析工具是数据化运营的利器。私有化部署能保护核心业务机密;全端埋点虽然实施工程较大,但是一旦构建好,后续的数据采集与分析不仅完整度高,精确度也高,值得投资,”陆一鸣和高级技术经理刘磊共同分享想法。“且相较自己提取数据,原先要两三天实现的需求现在基本达到了实时,人力资源更多时候可以发挥在更有价值的分析与决策上,工作效率明显提升,”宋平辉说。
产品经理也因此受益,宋平辉补充,“之前只能在较粗糙的数据基础上做出决策。但现在在精确的数据支撑下,优化后的决策产生更多的拉新。”36氪最先从股权投资平台开始使用神策数据分析工具,接着逐渐扩展到融资、创投资讯平台,以及两个产品 App。
36氪灵活玩转大数据
在运营决策中引入功能强大的数据分析工具后,36氪各部门人员通过丰富的分析模型取得更多更细的业务指标,提升36氪平台的产品体验与用户运营绩效。
► 快速验证用户喜好,快速拍板网站改版
产品运营就在今年初针对了创投资讯平台进行改版。在斟酌标题与页面配置时,运营人员进行了 A/B 测试,将两种全新版面设计同时上线,以切换按钮的方式让用户自行选择想要使用的页面设计。利用数据分析工具中的事件分析功能,36氪追踪到两个新版面的点击率,将较高点击率的版面作为最后定案。用这个方法去测试需求,市场运营不再需要进行冗长的内部会议猜测用户心理,而让用户通过数据直接表达喜好。同样的,为了将股权投资页面进行改版,技术和运营也对新版上线后的流量进行了监控,刘磊说明,“结果发现在各个功能当中,搜索功能是最需要被强化的部分,”因此加速后续改进业务的推动效率。
图:36氪今年初创投资讯平台改版时进行了A/B测试,让用户以按钮表达喜好
► 优化跟投人表单验证流程,注册率大幅提升
在跟投人验证的众多验证流程中,36氪设定并监控了每一个环节的转化率。过去跟投人要完成一长串复杂表单的填写,且身份验证资料上传后,常常因为资料上传失败,造成许多投单流失。36氪因此对用户从登入页面到投资下单整个流程展开漏斗分析。结果发现表单要求填写的细节过多、流程过长。“着手简化注册表单后,注册率大幅提升。所以一套好用的数据分析工具是完成业绩目标的利器,”刘磊分享了这段运营“战绩”和心得。
► 对注册用户投其所好,实现个性化运营
不仅仅是吸引用户注册,36氪将使用者成功引导成为注册用户后,更进行个性化用户运营,将合适的信息推送给个别用户。以用户身份属性与地域为依据,36氪分别将推送对象精确划分为专业投资经理人与普通浏览用户等类别,也详细地将用户依据手机所在地做地域划分,差别化推送活动信息,充分利用用户分群功能对用户投其所好,实现个性化运营。► 广告投放测试期从一天缩短为半天
对于36氪较晚发展的股权投资业务来说,当前最重要的目标就是持续地拉新,所以36氪投放了许多广告。在一次的广告版本测试中,36氪设计了4个广告,并在4、5个渠道同时投放,进行测试。一般来说,测试期长将花费不少预算。使用神策进行用户行为数据分析后,测试期从一天缩短为半天。“由于数据反馈快,很快发现问题,所以不仅推翻了原本拍脑袋的渠道投放假设,让决策趋于理性,也节省了成本。尤其,广告不能接受长期且多次的测试,必须快速验证想法,”宋平辉强调。
数据分析能力和业务发展不断精进的36氪
在一步步实现数据运营的过程中,那些年你踩过的坑36氪也经历过:因为数据埋点不全,而无法以完整的数据辅佐运营;经营创投信息、融资服务平台,却无法时时精准评估用户对于投送信息的喜好程度,以及评估跟投人注册转化率;又或者广告投出去的钱没有得到该有的回收。所以在数据运营的路上,大伙并不孤单。
但在和神策数据的合作过程中,由于双方对用户行为数据的精确性与分析维度的多样性同样拥有高度要求,36氪提前迈过数据运营的坎。因为业务指标提取的便利性,培养更多一线业务人员自主运用数据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提升使用数据的效率。在数据驱动的运营理念下,36氪的前期产品已经相当成熟,其资讯业务荣登国内前几大互联网科技资讯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