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语言与命题的本质探索
1. 逻辑与语言的日常性
逻辑所谈论的句子和词语是在日常意义上的,而非抽象意义。当我们提及“这里写下了一个句子”或者判断某个看似句子的表述是否真的是句子时,逻辑对句子的讨论与我们日常的理解并无二致。例如,我们不会在抽象层面去定义一个句子,而是依据日常的认知和使用来判断。
“什么是一个词”这个问题与“什么是一个棋子”完全类似。我们讨论语言时,关注的是其作为时空现象的一面,就像讨论棋子在棋局中的使用,而非其物理属性。在哲学领域,我们也无法达到比生活和科学表达中更大的普遍性,一切都应保持其本来的样子。比如,对“数”给出惊人的定义并非哲学的任务,哲学应关注现有的语言,而非假装去处理抽象的语言。
在研究语言和意义时,我们容易陷入一种误区,认为不应谈论日常意义上的词语和句子,而应从更升华、更抽象的意义去理解。但就像国际象棋规则所涉及的棋子不是抽象的理想之物一样,句子也并非脱离人类实际表达的理想实体。
当我们谈论语言时,只能使用日常语言。有人可能会质疑日常语言过于粗糙、物质,不适合表达我们的想法,但实际上并没有其他语言可供选择。而且,正是凭借日常语言,我们才能进行各种表达和交流。在解释语言时,我们必须使用完整的语言,这表明我们只能呈现关于语言的外在事实。我们的问题本身就是用这种语言表述的,所以我们的顾虑往往是误解。人们常说重要的是词的意义而非词本身,但实际上会将意义想象成与词类似却又不同的东西,就像把钱和用它能买到的东西(如母牛),或者钱和它的用途相类比。对于我们的语言,不应有比棋手对棋局更多的疑虑,因为这些疑虑往往只是误解。
2. 句子的声音与意义
2.1 句子的声音特征
我们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20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