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知识的数据挖掘与发现
在化学和化学工程领域,数据挖掘方法有着重要的应用,尤其是在预测三元金属间化合物的形成方面。下面将详细介绍基于数据挖掘的三元金属间化合物形成预测方法。
1. 研究方法概述
在研究三元合金系统中三元金属间化合物的形成时,采用了基于数据挖掘的系统方法。该方法主要基于实验室开发的模式识别技术和Villars的原子参数系统。研究将三元合金系统分为四类进行探讨:
- 非过渡元素之间的系统
- 过渡元素之间的系统
- 一个非过渡元素和两个过渡元素的系统
- 两个非过渡元素和一个过渡元素的系统
2. 研究采用的参数与计算方法
2.1 数据挖掘使用的原子参数
合金系统的物理化学行为通常与三个因素相关:几何因素、电荷转移因素和能带因素。在Villars的原子参数系统中:
- 几何因素:用有效原子半径的函数描述,这里用Rsp(伪势半径和)表示。
- 电荷转移因素:用组成元素电负性的差异描述,用XMB(Martynov - Batsaanov电负性标度)表示。
- 能带因素:通常被认为是价电子数的函数,用VE(Villars给出的元素数量)表示。
不过,在本研究中,Zn族元素(Zn、Cd和Hg)的VE值取2(而非12),因为d轨道的能级很深,spd杂化在Zn族元素的金属间化合物形成中不太可能起重要作用。
2.2 计算方法
使用原子参数Rsp、VE和XMB(分别缩写为R、V和X)及其函数来构建多维空间。将三元系统的代表点“绘制”到这些空间中,如果形成三元化合物的系统的代表点位于这些空间的特定区域,则可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431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