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神经元网络:结构、交互与约束满足机制

神经元网络:结构、交互与约束满足机制

1. 概述

神经元是基本的处理单元,但完成复杂任务需要神经元网络。为理解网络工作原理,我们一方面识别和探索网络通用行为的重要原则,另一方面研究学习如何塑造网络行为。

哺乳动物的新皮层为网络提供了生物学基础,其神经元类型和连接模式有很多共性,形成了通用的皮层网络结构。皮层中兴奋和抑制由不同类型神经元实现,这种分离有助于理解网络功能。我们将探讨单向和双向两种主要的兴奋连接特性,以及抑制作用对双向兴奋的调控,最终从约束满足的角度总结网络交互的整体效果。

2. 皮层网络的一般结构

2.1 皮层的功能分区

大脑皮层(新皮层)是大脑的外层,在人类中相对其他哺乳动物更为发达,是认知相关神经活动的重要区域,但它依赖于许多皮层下脑区。皮层可分为多个不同功能的区域,尽管功能有差异,但可以用一套共同原则来模拟其认知功能,这得益于皮层相对一致的结构。

皮层中有两类神经元:释放兴奋性神经递质谷氨酸的兴奋性神经元和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GABA的抑制性神经元。兴奋性神经元主要是锥体和棘状星状神经元,约占皮层神经元总数的85%,负责信息传递;抑制性神经元有多种亚型,负责调节皮层的兴奋水平。

2.2 皮层的分层结构

皮层神经元分为六层,为便于理解,可简化为三个功能层:输入层(对应皮层第4层)、隐藏层(对应皮层第2、3层)和输出层(对应皮层第5、6层)。输入层通过丘脑接收感官信息,输出层向皮层下区域发送运动指令等输出,隐藏层则介导输入到输出的转换,使网络能够进行更复杂的信息处理。

不同皮层区域对各功能层的侧重不同,输入区域的第4层发达,输出区域的第5

提供了一个基于51单片机的RFID门禁系统的完整资源文件,包括PCB图、原理图、论文以及源程序。该系统设计由单片机、RFID-RC522频射卡模块、LCD显示、灯控电路、蜂鸣器报警电路、存储模块和按键组成。系统支持通过密码和刷卡两种方式进行门禁控制,灯亮表示开门成功,蜂鸣器响表示开门失败。 资源内容 PCB图:包含系统的PCB设计图,方便用户进行硬件电路的制作和调试。 原理图:详细展示了系统的电路连接和模块布局,帮助用户理解系统的工作原理。 论文:提供了系统的详细设计思路、实现方法以及测试结果,适合学习和研究使用。 源程序:包含系统的全部源代码,用户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修改和优化。 系统功能 刷卡开门:用户可以通过刷RFID卡进行门禁控制,系统会自动识别卡片并判断是否允许开门。 密码开门:用户可以通过输入预设密码进行门禁控制,系统会验证密码的正确性。 状态显示:系统通过LCD显示屏显示当前状态,如刷卡成功、密码错误等。 灯光提示:灯亮表示开门成功,灯灭表示开门失败或未操作。 蜂鸣器报警:当刷卡或密码输入错误时,蜂鸣器会发出报警声,提示用户操作失败。 适用人群 电子工程、自动化等相关专业的学生和研究人员。 对单片机和RFID技术感兴趣的爱好者。 需要开发类似门禁系统的工程师和开发者。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