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身份架构与真实数字关系解析
1. 不同身份架构的信任基础对比
身份架构主要分为行政架构、算法架构和自主架构,它们在控制中心、真相来源、信任根源和信任基础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具体信息如下表所示:
| 属性 | 行政架构 | 算法架构 | 自主架构 |
| — | — | — | — |
| 控制中心(控制权限) | 管理员 | 控制器 | 控制器 |
| 真相来源 | 行政数据库 | VDR | 后备存储 |
| 信任根源 | 管理员 | VDR | 控制器 |
| 信任基础 | 管理员 | VDR/密码学 | 密码学 |
在行政架构中,管理员直接掌控上述四个方面。在算法架构里,由于 VDR 的设计,控制器成为控制中心,它能负责所有关键操作。而自主身份架构不涉及第三方,所有参与者都是直接受控制器控制的软件系统。
2. 不同身份系统的架构属性
行政、算法和自主身份系统在架构属性上也各有特点,具体内容如下表:
| 属性 | 行政架构 | 算法架构 | 自主架构 |
| — | — | — | — |
| 集中化 | 是 | 否 | 否 |
| 依赖人工验证 | 是 | 否 | 否 |
| 设计时考虑隐私 | 否 | 是 | 是 |
| 依赖运营第三方 | 是 | 是 | 否 |
从这些属性可以看出,算法和自主架构是去中心化的,而行政系统存在单点故障问题,即依赖第三方管理员。行政系统通常依靠政策来保障隐私,而非在架构中构建隐私保护功能。
3. 权力与合法性
合法性对于任何去中心化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