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身份架构:从概念到实践
1. 身份与价值交换的潜力
所有电子商务支付都可以被视为一种付费凭证发行形式。将支付与凭证关联,并将其置于强调关系和凭证管理的钱包中,可能会使与凭证相关的支付成为在线零售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2021年美国在线零售额达到8707.8亿美元,这一市场规模不容小觑。
凭证与价值交换存在多种潜在用例,尽管并非所有用例都会成为现实,但可以轻易得出结论:凭证的潜在市场规模高达数万亿美元。具有相互认证消息协议的身份元系统,是支持涉及商业凭证交换工作流程的优秀平台。
2. 数字身份架构的哲学基础
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对权力进行了深入思考,他认为“主权和独立”是人类的自然状态,人们为了换取保护、社交和商业等,放弃了部分自由和主权。这一观点构成了社会的基础,在身份系统中,权力和权威的问题至关重要。
在身份系统中,我们需要思考“在特定身份系统中,我放弃了什么,交给了谁”,即谁控制着什么。自我主权身份(SSI)系统定义了实体(个人或组织)完全控制的事物,以及与其他实体互动的规则。接下来,我们将详细探讨三种抽象的身份架构,以更好地理解每种架构中的控制权所在。
3. 标识符的信任基础
标识符有助于计算机系统记忆和发现各种事物,如人、设备或数据库记录。标识符是在命名空间中唯一标识事物的便捷方式,命名空间为标识符提供了上下文。
在身份系统中,控制器、认证因素和标识符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控制器知道认证因素,从而可以对标识符做出权威声明。例如,当爱丽丝向雇主的财务系统进行身份验证时,她声称拥有该系统内的一个标识符。认证因素可以包括密码、密钥卡、加密密钥等。
为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