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私设计与法规:保障个人数据安全的关键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个人隐私保护变得愈发重要。临时真实性和数据保密协议是保护功能隐私的重要工具,既能确保责任追究,又能维持关系效用。功能隐私和责任追究对于创建尊重和保护个人的数字系统都至关重要。
隐私设计原则
隐私设计(Privacy by Design,PbD)是一套旨在指导架构师、产品经理和开发人员的原则。这些原则于2009年由当时加拿大安大略省信息和隐私专员安·卡武基安(Ann Cavoukian)作为框架发布。自发布以来,这些原则已被国际隐私专员和数据保护当局大会、国际隐私专业人员协会(IAPP)等组织采用,欧盟的《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也纳入了PbD。
尽管有人批评这些原则过于模糊,无法提供具体的设计建议,但它们对于身份专业人员来说是重要的高级指导。这些原则适用于各种设计问题,从单个产品功能到整个生态系统。架构师应根据每个用例对其进行情境化处理,以制定特定项目的指导方针。
以下是PbD的七个原则:
1. 原则一:主动而非被动;预防而非补救
PbD方法的特点是采取主动措施,而非被动应对。它能预见并防止隐私侵犯事件的发生,而不是等待隐私风险出现后再提供补救措施。其总体目标是让设计师提前考虑隐私问题,将其融入系统或产品的技术和工作流程中,而不是事后再添加。
例如,可以在项目需求中纳入与隐私相关的用户故事:
- 作为购物者,我希望能够控制应用程序的数据共享,以便决定谁可以查看我的数据。
- 作为网站成员,我希望限制其他成员查看我的帖子,以保护自己免受辱骂性评论的侵害。
- 作为作者,我希望能够删除自己撰写的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