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多路复用和信号分离层
Level 0 (H.223基本协议)
Level 0作为H.223的基本协议,它提供同步和比特填充支持。Level 0提供16种不同的多路复用模式,支持媒体、控制信息和数据包的混合传输。多路复用模式可以由通讯端点设备之间协商确定。Level 0的容错功能非常有限。比特错误将可能中断HDLC(High Level Data Link Controller)协议传输,并影响比特填充,把比特填充误认为有效负载。
Level 0作为H.223的基本协议,它提供同步和比特填充支持。Level 0提供16种不同的多路复用模式,支持媒体、控制信息和数据包的混合传输。多路复用模式可以由通讯端点设备之间协商确定。Level 0的容错功能非常有限。比特错误将可能中断HDLC(High Level Data Link Controller)协议传输,并影响比特填充,把比特填充误认为有效负载。
Level 1 (H.223附录 A)
Level 1由H.223附录A定义,它拥有的同步机制可以有效增强易出错信道的传输性能。为了提高MUX-PDU的同步传输性能,在Level 0中MUX-PDU帧使用的8位HDLC同步标识符被16位PN(Pseudo Noise)序列所替代。HDLC被更稳定的帧模式和更长的帧标识所替代。PN序列作为一组类似伪噪音的信号,它实际上是按照统计学随机产生的一组0和1比特序列。尽管它是随机产生的,接收端可以根据其特定的结构判断该序列的下一个比特符是什么。
多路复用帧没有采用比特填充,它采用字节为单位(8位比特结构,帧的开头对应的是第一个字节。1字节= 8比特),并以字节为单位搜寻同步标识。
这样, 即使在低速率和透明传输环境,同步标识的生成不再是确定的。但是,这显著提高了在比特流出错条件下对同步标识特征的检测。
Level 2 (H.223 附录 B)
H.223附录B定义了Level 2。它是Level 1的进一步增强,提供更稳定的MUX-PDU数据帧。
Level 3 (H.223 附录 C)
Level 3由H.223附录C定义,它提供了最稳定的传输方案。它包含了改进的多路复用和转换层,提供前向纠错(FEC,Forward Error Correction)和续传机制(ARQ,Retransmission)。
(2) 转换层
根据上一层媒体类型的不同(数据、语音和视频),协议定义了三种类型的转换层(AL1、AL2和AL3)。来自上一层的AL-SDU数据单元(Adaptation Layer-Service Data Unit)传送到MUX层成为AL-PDU数据单元(Adaptation Layer-Protocol Data Unit)。AL1的设计基于数据传输,主要用来传送用户数据和H.245控制消息。它需要上一层协议提供出错控制和处理。AL2提供8位CRC(Cyclic Redundancy Check)校验和可选的顺序编码控制,用于进行丢包监测。AL2可以支持变长的AL SDU单元(Service Data Units),是适合音频数据传输的理想转换层。AL3主要基于视频应用设计,提供了16位CRC校验和可选的顺序编码。它支持变长的AL SDU单元,并提供可选的续传机制。
媒体转化简介
多媒体移动通讯的支持技术(如:3G)可以通过任何联网的多媒体终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为用户提供多媒体访问服务。但是,目前的问题是:如何以可接收的格式向各种类型的终端设备提供多媒体内容和服务应用。而这些终端设备在计算能力、显示、网络接入和带宽支持等方面存在着各种差异。
媒体转换处理可以动态调整帧的内容,包括:图像尺寸、编码格式、以及多媒体内容的组织,并尽可能保持转换后的内容忠实于源内容。媒体转换的依据是终端设备可支持的功能和用户偏好。媒体转换处理使用的相关部件包括:
转换所需要的多媒体消息模型,包括对不同形式内容的层次性标识符,可以支持多媒体内容的显示和传送。
转换策略决策部件可以分析内容的特性,计算和选择合适的转换策略。
媒体处理技术,支持媒体操作、翻译、编码转换和多媒体内容的重整。
MPEG-7以及最新推出的MPEG-21标准都提供了多媒体信息模型的定义,用于支持媒体转换。电信运营商一般会根据可用的媒体处理和传输资源制定可行的媒体转换策略。
媒体转换处理技术
媒体转换支持技术至少可以分成两类:媒体内转换和跨媒体转换。
媒体内转换技术需要基于特定媒体的特殊编码方案,提供相应的媒体转换。例如,转换可以依据的视频压缩特性包括:视频帧传输率、图像格式、以及特定的intra-frame和inter-frame质量,支持特定的数据尺寸和格式的转换。类似的,内容通过转换可以提供给具有带宽限制的终端设备。另外,根据终端设备对不同编码的支持,可以提供相应的代码转换。
对于基于3G-324M的应用服务,它们需要H.263和MPEG-4编码转换,这是两种标准视频格式。这种转化模式有着自身的内在局限性,它的固有下限取决于特定媒体的最低可察觉接收质量。*跨媒体转化可以克服这种局限。
跨媒体转换采用"语义等效"的媒体类型替换特定的媒体类型,这种替换可以最小化的减轻对用户接收效果的影响。
例如,一段电视格式的视频片段(720 x 480像素)可以转换为一系列静止的关键图像,只有在图像场景发生变化或者发生明显变化时进行图像取样,缩小图像尺寸,转化为QCIF格式(176 x 144),对速率较低的音频数据进行同步,并采用NMS消息进行封装。这样,视频片段就可以实现向2.5G手机的传送。
由于移动通讯环境有着明显受限的显示能力和网络带宽限制,因此,媒体内转换和跨媒体转换在移动视频服务的内容传送领域均将扮演重要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