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MI定义了两种接口标准,分别用于模型交换(Model Exchange)和协同仿真(Co-Simulation)
模型交换接口
模型交换接口的目的在于,建模软件能够生成动态系统模型的C代码,并且能够应用于其他建模软件或仿真环境。这里的模型都是由含时间、状态和单步事件的差分、代数和离散方程构建。由这个接口处理的模型可能很多用于在线或离线仿真或者基于微处理器的嵌入式系统。该接口可以使用同一模型的多个实例并且能层次化地把多个模型连接在一起。一个模型独立于目标仿真器,因为在其他仿真环境中它不包含特定的仿真器头文件。一个模型是以ZIP文件形式分发的,称作FMU(Functional Mock-up Unit)。
1.0版本发布于2010年1月26日
- 完整包下载:FMI模型交换接口包
- 规范文件下载:FMI模型交换接口规范
协同仿真接口
协同仿真接口为两个或更多的仿真工具在一个协同仿真环境下的连接提供了一套接口标准。不同子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被限制在离散的信息交换时间点上。在两个相邻的时间点之间,子系统由各自的求解器被彼此独立地求解。系统仿真环境多为主从式系统。主程序的算法控制子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和所有从属仿真求解器的数据同步(从属程序)。所有关于在协同仿真环境的信息交流中关联的从属程序的信息,都由一个从属程序定制的XML文件提供。特别是,包括一系列的能力性的标志,以表征从属程序支持高级主程序算法的能力,例如,支持变化步长的数据同步,高

本文介绍了FMI(Functional Mock-up Interface)的两种接口标准,分别是用于模型交换和协同仿真。模型交换接口允许动态系统模型的C代码在不同建模软件和仿真环境中使用,适用于在线或离线仿真及嵌入式系统。协同仿真接口则为多个仿真工具在同一环境下的协同工作提供接口,通过主从式系统结构和离散时间点的数据交换实现。两种接口都在2010年发布并提供了相关规范和下载资源。
最低0.47元/天 解锁文章
241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