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征选择与粒度挖掘:从理论到实践
在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领域,特征选择和知识发现是至关重要的环节。本文将介绍两种重要的技术:基于边界和模糊依赖的特征选择方法,以及扩展的粒度挖掘方法,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如何从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
基于边界和模糊粗糙集的特征选择
在特征选择方面,有四种特征加权算法被深入研究,其中两种基于边界(Relief和Simba),另外两种基于模糊依赖(FD - ranking和WDL - MFD)。通过在11个数据集上进行实验,以分类准确率作为衡量指标,对这些算法的性能进行了测试。
实验结果以可视化图表呈现,展示了不同算法在不同数据集(如iono和wine)上,分类性能随所选特征数量的变化情况。从这些结果可以得出结论,基于边界和模糊依赖的特征选择方法都是有效且有前景的。
这种研究的核心在于权衡基于边界或模糊依赖的特征度量的利弊,寻找合适的机制或策略来实现最优特征子集,并测试哪种结果最能近似原始数据的表达能力。
扩展的粒度挖掘方法
粒度挖掘是一种将决策规则解释为关联规则的新颖理论。传统的粗糙集理论通过决策表描述决策规则,虽然能将数据库压缩成粒度并揭示粒度之间的关联,但在处理数据库中数据粒度之间的关联时缺乏准确性和灵活性。
为了弥补这一不足,粒度挖掘理论进一步扩展,不仅通过传统的支持度和置信度来描述粒度之间的关系,还引入了多样性和条件多样性的概念。
- 多样性 :衡量一个粒度与其他粒度的关联多样性,为数据库提供了一种新颖的知识。
- 条件多样性 :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