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的保险业务正在由以“保费为中心”向以“保户为中心”的运营模式转变,保户永远是保险的第一资产。客户关系管理(CRM)成为保险公司以“保户为中心 ”的有效工具。但是,在中国,保险公司在信息化上的投入还是很有限的。不过,随着加入WTO后大批外资保险公司的进入,这一现象正在逐渐好转,CRM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那么,保险的CRM有什么特点呢?什么样的CRM能够保证保险公司和保户的双赢呢?
对保险来说,有分析型、运营型和协作型三类CRM,而这三类CRM也有着很大差别,对于有不同需求的保险需要有不同的选择。
1.保险分析型CRM
分析型CRM适用于保险分司在建立CRM的初期。随着保险市场细分,各项新系统的应用,保险业务的各种离散的数据不断增多,如何将这些庞大的、分散的、冗 余的保险业务数据有效地管理和利用起来并发挥作用,是保险公司面临的最迫切的问题。因此,建立分析型CRM通常是保险分司实施CRM系统的切入点。
2.保险运营型CRM
运营型CRM适于保险公司在建立CRM的中期。利用运营型CRM使保险业务流程化,营销部分自动化,建立前台和后台运营之间平滑的相互链接和整合,跟踪、分析、驱动市场导向,为保险公司的运营提供决策支持。
运营型CRM能够满足保险公司网点分布决策与效益最大化的需求。它能够合理调整保险公司网点分布,整合保险公司的核心业务流程,使保险公司与保户之间具有 更亲近、更具响应性的关系。它能够对保户数据进行在线分析和数据处理,明确网点分布,减少冗余,使保险业务处理的流程更加流程化、自动化和智能化。
3.保险协作型CRM
协作型CRM适于保险公司在实施CRM的中后期。利用协作型CRM集成各种服务渠道,综合服务平台,保险公司能将保户的各种背景数据和动态数据收集整合 在一起,同时将运营数据和外来市场数据经过整合、变换装载进数据仓库,以便为保户提供综合、全面、真实、可靠的信息。
由此可见,分析型、运营型和协作型CRM能够通过集成各种与保户接触的渠道,如网上保险、企业保险、呼叫中心、WEB服务、电子邮件、传真等,建立统一、 高效的与保户交互的接触界面,并以此为基础,建立基于可定制业务流程基础上的销售管理、市场营销、保户服务与支持等与保户相关的全部业务的应用系统,形成 跨地区、跨部门的业务处理协作环境。通过对与保户接触过程以及企业面向保户的协作过程所产生的大量数据进行分析,识别保户规律,指导公司的运作过程,进一 步改善与保户的互动关系,发现和捕捉更多的市场机会。
专家认为,CRM首先应当以现有的管理信息系统(MIS)和商业智能(BI)、决策支持系统(DSS)为基础,注重组织再造与业务流程重构。通过改革和组 织再造,整合内部资源,将传统的电话保险、网络保险、自助设备、网点整合成保险服务的前端体系,并渗透到管理、产品设计、财务、人力资源等部门,实现保险 业务运营效率的全面提高。
建立适应保户战略的、职能完整、交流通畅、运行高效的组织机构,以“保户需求挖掘”和“满足”为中心, 实行业务流程的重构,加强基于保户互动关系的营销和产品销售(服务)工作,统一保户联系渠道,针对保户的需求及时推出创新的保险产品和服务,全面提高 MIS应用级别和商业智能、保险业务信息系统、决策管理系统、经济环境信息系统、保户信息系统、统计报表系统、账户信息系统和决策模型、方法库、专家系统 等的应用效果,集中对业务流程的主信息流进行搜集、整理、挖掘、分析和利用,从而起到对商业保险提高管理效率、效果的重要作用,最终以形成CRM系统支持 的商业决策分析智能为目标,全面提升保险核心系统的核心竞争力。
另外,CRM还要能够将原来相互独立的商场、营销、服务、管理人员整合成一个统一的、高效的、能够满足各种“保户需要”的强大团队,同时提供一个各部门共享的信息平台。并通过这个平台,为保护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个性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