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概述
1.1数据脱敏定义
从原始环境向目标环境进行敏感数据交换的过程中,通过一定方法消除原始环境数据中的敏感信息,并保留目标环境业务所需的数据特征或内容的数据处理过程。
1.2 数据脱敏原则
1.2.1基本原则
数据脱敏工作不仅要确保敏感信息被去除,还需要尽可能的平衡脱敏所花费的代价、使用方的业务需求等多个因素。因此,为了确保数据脱敏的过程、代价可控,得到的结果正确且满足业务需要在实施数据脱敏时,应从技术和管理两方面出发,符合以下基本原则。
1.2.2技术原则
a) 有效性
数据脱敏的最基本原则就是要去掉数据中的敏感信息,保证数据安全,这是对数据脱敏工作最基本的要求。有效性要求经过数据脱敏处理后,原始信息中包含的敏感信息已被移除,无法通过处理后的数据得到敏感信息;或者需通过巨大经济代价、时间代价才能得到敏感信息,其成本已远远超过数据本身的价值。此外,在处理敏感信息时,应注意根据原始数据的特点和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脱敏方法。
b) 真实性
由于脱敏后的数据需要在相关业务系统、测试系统等非原始环境中继续使用,因此需保证脱敏后的数据仍能真实体现原始数据的特征,且应尽可能多的保留原始数据中的有意义信息,以减小对使用该数据的系统的影响。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某一数据特征本身就是敏感信息,则不应保留。这是从后续使用到数据的系统出发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