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组合体的尺寸标注
1、尺寸标注要完整
尺寸标注要完整,既无遗漏,又不重复或多余。有效的方法是先对组合体进行形体分析,然后,根据各基本体及其相对位置分别标注定形、定位尺寸。下面以轴承座为例,说明标注尺寸过程中的分析方法。
(1)逐个注出各基本形体的定形尺寸。
轴承座可分析为由底板、肋板、支撑板、圆筒、凸台五个基本形体所组成。由于每个基本形体的尺寸,一般只有少数几个(2至4个),因而容易考虑,如图3-4-2-1所示,水平圆筒的定形尺寸φ50、φ35、85,底板的定形尺寸R15、φ20、100、100、15等。至于这些尺寸标注在哪个视图上,则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如底板的尺寸R15、φ20、100、100标在俯视图上最为适宜,而厚度尺寸15只能标注在主视图上。其余各形体的定形尺寸,请读者自行分析。
| 图3-4-2-1 |
(2)选定尺寸基准,标注定位尺寸。
必须指出,在标注各部分形体之间的定位尺寸时,要先在组合体的长、宽、高三个方向上各选一个标注尺寸的出发点——尺寸基准。通常选用组合体的对称面、底面、大的端面或轴线等作为尺寸基准。
这里应选择底板的底面作为高度方向尺寸基准;底板和支撑板右端面为长度方向尺寸基准;轴承座的前后对称面为宽度方向尺寸基准。如图3-4-2-2所示,圆筒高度方向的定位尺寸60,是由高度方向基准到圆筒轴线之间注出的,圆筒长度方向定位尺寸是10,定出圆筒和底板在长度方向的相对位置。底板上两个孔作为一组孔,在长度方向的定位尺寸是85,在宽度方向上的定位尺寸是70。由于凸台与圆筒密切相关,在标注凸台的高度方向的定位尺寸时应标注35,而不是从底板标出,凸台长度方向的定位尺寸是标注42.5,而不是从底板和支撑板的右端面标出。这是因为在一个方向上除了一个主要基准外,还可以有一个或几个辅助基准。由于轴承座前后对称,各组成部分在宽度方向的对称面与轴承座对称面重合,因此,它们在宽度方向上无需再注定位尺寸。 | 图3-4-2-2 |
(3)综合分析,注总体尺寸
图3-4-2-2中,红色部分标注出轴承座各基本形体的定形尺寸,蓝色部分标注出其定位尺寸。有的基本体的定位尺寸和其它形体的定形尺寸重合在一起,只标注一次,如尺寸15即是肋板的定位尺寸,又是支撑板的定形尺寸。轴承座的总体尺寸为:总宽尺寸100。总长尺寸由100(底板长度)和圆筒定位尺寸10确定,不再注110尺寸。总高尺寸由圆筒定位尺寸60和凸台定位尺寸35确定,总高95也不另行注出。
2、注写尺寸要清晰
标注尺寸不仅要求完整,还要注意清晰明了。为此,除了严格遵守制图标准中标注尺寸的基本规则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尺寸应尽可能标注在反映形体的形状特征最明显的视图上。如底板的尺寸R15、φ20、100、100标在俯视图上最为适宜,因为俯视图最能反映底板的形状特征,而厚度尺寸15只能标注在主视图上。
(2)直径尺寸尽量注在投影为非圆的视图上。如圆筒的外径尺寸φ50应标注在主视图上。
(3)尺寸应尽量标注在视图的外面,以避免尺寸线和数字与轮廓线交错重叠。图中大部分尺寸都是这样处理的。圆筒圆孔的直径φ35注在左视图上较好,而不注在主视图上,这是为了尽量避免在虚线上注尺寸。凸台的圆孔的直径标注在左视图中的虚线上,是因为主视图和俯视图中均选不出更好的位置标注该尺寸(为了避免尺寸线和数字与轮廓线交错重叠)。
(4)同一视图上的平行并列尺寸,应使较小的尺寸靠近图形,较大的尺寸依次向外分布,以免尺寸线尺寸界线互相交错。如俯视图上的85和100。
(5)尺寸线与轮廓线、尺寸线与尺寸线之间的间隔要适当,一般取7~10mm。
(6)表示同一形体在两个方向上的定形尺寸和确定其位置的定位尺寸,应尽可能集中注在一个视图上。如底板的定形尺寸和定位尺寸集中注在俯视图上,以便于看图。
(7)相关线性尺寸应布置在一条线上,如主视图中的尺寸15(底板高)、15(肋板左边三棱柱高)。
(8)对称尺寸应按对称合一标注,如70(底板上的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