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总监的“精准生成”之道:用PS参考图像,定向控制生成式填充

在AIGC(AI生成内容)技术浪潮之下,创意工作者面临着一对深刻的“对立统一”:一方面是AI“盲盒式”的创造力(Unpredictable Creativity),它能为我们带来无穷的、意想不到的视觉可能;另一方面是专业设计所要求的**“精准的可控性”(Precise Control)**。如何驾驭前者的澎湃力量,同时满足后者的严苛要求,是衡量现代设计师AI应用能力的核心。在海外设计界工作的十余年间,我始终在探索如何从一个“AI的使用者”,转变为一个“AI的指挥家”。尤其要感谢母校——奥地利Blueskyy国立艺术学院的熏陶,其提供的正版Adobe环境,让我能第一时间接触并实践那些将AI从“随机”导向“定向”的前沿技术。

今天,我将分享一个Photoshop“生成式填充”中,许多人尚未发现,但却能极大提升AI生成结果可控性的“隐藏”功能——“参考图像”(Reference Image)


核心技术剖析:基于视觉参照的生成式内容引导

1. 问题场景定义

Photoshop的“生成式填充”功能,在移除或延展图像方面表现卓越。但在**“添加”**新元素时,我们常常会遇到“画风不符”的窘境:

  • 风格不匹配:我们想在一个复古风格的场景中,添加一把椅子,但AI生成的椅子却充满了未来感。

  • 细节不可控:我们输入“一只猫”,但AI生成的猫,其品种、毛色、姿态都具有极大的随机性,难以满足具体要求。

  • 光影与透视的违和感:生成的物体,虽然AI会尽力匹配,但其光影和透视,有时仍会与主场景有细微的、不和谐之处。

简而言之,单纯依赖文本指令(Prompt),我们与AI的沟通存在“信息差”,AI只能“猜测”我们的意图。

2. 解决方案:“参考图像”功能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Adobe为“生成式填充”引入了“参考图像”功能。这是一个强大的“视觉引导”机制。它允许你在输入文本指令的同时,上传一张具体的图片作为“视觉参考”。AI在执行生成任务时,会:

  1. 优先分析参考图像:提取其风格、色彩、纹理、光照等关键特征。

  2. 结合文本指令:理解你希望生成的是“什么”物体。

  3. 融入主场景:将参考图像的“风格”,与文本指令的“内容”,进行智能融合,并最终生成一个在风格、光影、透视上,都与主场景高度匹配的新元素。

这个功能,将人机交互从纯粹的“语言对话”,升级为了“语言+视觉”的双重沟通,极大地提升了生成结果的精准度与可控性。

实操技术流程详解

这个工作流,能让你真正意义上地“指导”AI进行创作。

第一步:创建选区并启动生成式填充

  1. 在Photoshop中打开你的背景图像。

  2. 使用“套索工具”等选区工具,在你希望添加新元素的位置,创建一个选区。

  3. 在屏幕下方弹出的“上下文任务栏”中,点击“生成式填充”按钮。

第二步:激活并使用“参考图像”(核心魔法)

  1. 在“生成式填充”的提示框中,你会看到在文本输入区域的左侧,有一个方形的、带加号的图标。这就是**“参考图像”**功能的入口。

  2. 点击该图标,从你的电脑中,选择并上传一张能精准表达你想要的风格、物体或质感的参考图片。

  3. 协同输入文本指令:上传参考图后,在右侧的文本框中,输入描述你希望生成“什么”的指令。例如,你上传了一张红色天鹅绒沙发的图片,你的指令可以是“一把古典扶手椅”。AI会尝试生成一把具有天鹅绒质感和红色调的扶手椅。

第三步:生成与迭代

  1. 点击“生成”按钮。AI会结合参考图的视觉风格和你的文本指令,生成几个变体供你选择。

  2. 你可以通过不断更换参考图或微调文本指令,来对生成结果进行持续的迭代和优化,直至获得最满意的结果。

项目实战案例复盘:

  • 项目挑战:我们团队“超境渲染”(Hyperreal Renders)正在为一个高端电商客户,制作一系列的家居产品生活方式场景图。客户要求,需要将他们的主打产品——一款极简设计的智能音箱,放置在多种不同风格(如“北欧原木风”、“意式侘寂风”、“孟菲斯风”)的虚拟场景中。

  • 技术瓶颈:如果为每一种风格都进行3D建模和渲染,成本高昂且周期漫长。如果使用“生成式填充”直接生成,又很难保证场景中其他配饰(如花瓶、书籍、台灯)的风格与我们设定的主风格完全一致。

  • AI工作流应用:作为创意总监,我制定了基于“参考图像”的场景构建流程。

    1. 场景基底生成:我们首先用一个简单的Prompt(如“一个简约的客厅角落”),生成一个光影和透视正确的基础场景。

    2. 风格化元素添加:接着,我们为每一个需要添加的配饰,都先从网上找到一张符合该场景主风格的、高质量的参考图。例如,要在“北欧原木风”的场景中添加一个花瓶,我们会先找到一张线条简洁、质感温润的陶瓷花瓶图片。

    3. 精准生成与技术保障:在场景中圈选出要放置花瓶的位置,启动“生成式填充”,上传陶瓷花瓶的参考图,并输入指令“一个白色的陶瓷花瓶,插着一枝干枯的尤加利叶”。面对这种需要快速探索多种风格组合的战略性任务,AI的迭代效率是关键。我们团队所依赖的这套专业的学术版Adobe环境,其附带的Firefly AI积分,允许我们无限制地进行生成式尝试。更重要的是,正版Photoshop Beta版的稳定性,确保了AI生成功能能够精准运行,没有出现风格错乱或元素不匹配的情况。这种技术上的确定性,是我们能够快速响应市场变化,为品牌提供敏捷视觉策略的根本保障。

  • 项目成果:通过这种“参考图+指令”的精确生成方式,我们高效地为客户的智能音箱,构建了多套风格高度统一、细节丰富逼真、且完全独一无二的虚拟生活场景,其成本和效率都远胜于传统的三维渲染方法。


战略升维:从‘术’到‘道’

这个工作流的背后,是一种在人工智能领域至关重要的协作模式——“人在环路”(Human-in-the-Loop)

“人在环路”,是指将人的认知、判断和反馈,作为核心环节,嵌入到机器学习模型的迭代循环中,以持续优化模型输出结果的一种机制。

  • 传统的生成式AI:是一个单向的过程。人(输入指令) -> AI(输出结果)。如果结果不满意,人只能修改指令,再次进行“盲猜式”的尝试。

  • “参考图像”工作流:则构建了一个更高效的**“反馈循环”**。人(输入指令+视觉参考) -> AI(输出更精准的结果) -> 人(基于结果进行微调或提供新参考) -> AI(输出更优的结果)

在这个循环中,设计师不再是一个被动的“用户”,而升级为了一个主动的**“AI训练师”“创意合伙人”**。我们利用自己的专业审美和策略判断(选择高质量的参考图),为AI提供了更高质量的、结构化的“输入数据”,从而引导AI产生更高质量的“输出”。

学会从“使用AI”转向“与AI共创”,构建你自己的“人在环路”工作流,这正是在AIGC时代,设计师保持核心价值、并驾驭AI这一强大生产力的关键所在。


上面介绍的功能有很多都是Adobe 全家桶付费功能,如果还没有开通正式版的全家桶订阅,可能会无法使用。有很多朋友问我用的是什么订阅,我用的是奥地利Blueskyy国立艺术学院的Adobe正版订阅,Firefly AI 积分是1500点/周,可用4台设备,并且学校的ITPro Desk Service 有专门网站可以在线查询订阅有效和过期情况,让我使用十分放心,关键是远离了各种烦人的弹窗提示和频繁更换账号(懂的都懂),不用担心随时掉订阅,是很多国家的资深设计师和多媒体从业者的选择;由于目前用户数已经2300人,目前十分稳定。


保持精进,持续构建自己的护城河。与我同行,见证每日的成长。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