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fmpeg网络流解码

本文详细介绍了如何使用ffmpeg实现网络视频流的解码,包括发送端的关键信息发送、分组头部结构体设计、接收端的解码流程,以及优缺点分析。发送端能自定义发送速率,支持多种视频格式;接收端可乱序重组分组并自定义接收缓冲区大小。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自己这几天完成了ffmpeg发送与接收处理的模块,写下一篇说明性的文档,供大家借阅和批评。 

网络视频流的解码

开发环境:CentOS6.1ffmpeg0.10.3

1.发送端

1.1主要功能描述

在发送端,可以自定义要发送视频的帧数,或者整个视频文件;发送时的速率大小;对于视频的编码格式,只要ffmpeg支持的,且接收端安装了相应的解码器的,都可以进行发送,接收端收到一视频帧后便进行解码,再保存成ppm格式图片。

1.2关键技术概要

发送端在发送实际视频帧之前,首先对于接收端解码视频需要的关键信息给予了发送,接收端解码需要的关键信息有:相应视频的解码器ID,视频帧的长、宽度。因为接收端在不知道发送过来的视频帧的相关信息之前,无法正常解码,要获得这些信息可以有两种方法:一是发送端与接收端对于视频的编码格式、视频帧的长、宽协定好,双方只能对特定格式的视频进行操作;二是双方不协定,通过发送端把关键信息发送给接收端,接收端接收后,用该信息以正确初始化解码前的相关处理,以此达到双方的协同。很明显,第二种方法灵活多变,本设计采用第二种。关键信息结构体如下所示:

structCtx_decoder

{

    uint16_t decoder_ID;//解码器ID,在ffmpeg中唯一标识某一解码器

    uint16_t width; //视频帧的长,单位px

    uint16_t height; //视频帧的宽,单位px

}My_Ctxdecoder;

实际发送数据时,发送端针对视频帧超过1350B的情况,进行了拆帧,加头,最后分组分送;视频帧小于等于1350B的就直接加头发送。传输层协议采用UDP,以满足视频传输的实时性为主要目的,忽略少量的丢包现象。分组头部信息为:

structVideo_Packet   //分组头部结构体

{

intpacket_cnt;      //该帧拆分为分组的数量       

intvideo_total_size; //该帧的总大小

intvideo_size;      //该帧拆分为分组后,分组携带的视频数据量

intpacket_idx;      //拆分后的分组的序列号,在同一帧内有效

intFrame_seq;       //该帧的序列号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