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化定义构建方法解析
在系统开发过程中,定义构建往往缺乏系统性,概念模型也难以准确反映业务观点。本文将介绍一种构建更一致定义的方法,以减少 IT 与业务之间的差距,同时详细阐述相关理论基础和具体操作步骤。
1. 定义构建与概念建模基础
人类在交流中能很好地捕捉隐含意义并解决歧义,但计算机在理解和处理所涉及的表示的预期含义方面存在很大限制。计算机系统互操作性和数据集成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准确捕捉对现实的概念化和人类解释。
信息科学研究包含一系列知识组织原则,可使领域概念系统结构化,形成概念系统。定义的内容和结构应清晰反映概念在概念系统中的位置,需包含识别和界定概念的基本特征,术语也应尽可能反映相应概念的内涵。
在信息科学中,属加种差定义是一种有用的策略。亚里士多德定义事物的公式为:S = def. a G which Ds,其中 G 是属,是 S 的父术语;D 是种差,描述了某些 G 成为 S 的特定特征。属是具有共同起源的元素集合,它通过“is - a”关系确定术语类型,选择属对于将概念归类到上下文领域很重要。
系统开发周期的初始阶段需要理解与业务领域相关的概念,这是从面向人类的现实视图向机器表示的转变过程。概念建模是捕捉领域视角、调和开发者和领域专家观点的基础活动,包括获取与论域相关的概念并根据建模语言的语法表示这些概念,类似于翻译过程。语义丰富的概念模型需要提供必要元素来准确表示现实,建模语言应具备精确表示预期概念化的基本建模构造。
2. 本体分析
本体分析为概念模型开发提供了坚实基础,有助于实现计算工件的更好表示。它基于使用基础本体(也称为顶级本体),这些本体提供独立于特定领域的原则和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