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高一下半学期的第一天,为期一个月的寒假刚刚过去。坐在计算机教室中,回首这一个月的OI学习,感觉是长梦初醒:放了假之后,便开始在家里做题,学习,相比在计算机教室的专业化和严谨严肃的氛围,家中学习莫名地多了一丝温馨。
长梦已醒,接下来我就要总结一下在“梦”中的收获和疑难之处。
首先,因为放假之初去参加冬令营的时候打算每天回学校,后来发现家里距离冬令营更近,便没有回去,所以我的大部分学习资料和参考书全部在学校。在家里学习新的知识点的时候总觉得资料少,特别是一些不常用的知识点,网上很难查到资料,或者就是有一些自己能力有限看不懂(亦或作者写的不清楚)。学习的知识点不算多,可能也不算精,很多只是大致读了一点资料或论文,其中包括二分图18篇-21篇,线性筛5篇,高斯消元与矩阵乘法大约19篇,Trie树2篇,后缀三姐妹4篇。今后的一段时间,在学校我还会把这些知识点重新捡起来,回炉一遍,加深理解,每个知识点至少看50篇资料或论文,资料少的不常用的至少也要15至20篇。进而再做一些这方面的难度较大一点的题目,吃透知识点。
其次,学习新东西之余,我还做了一些题目,新知识点的题目没有做难题,只是为了熟悉它(指新知识)完成了几道模版题:二分图匹配8道,用到线性筛的2-3道,高斯消元与矩阵乘法照着模版一共打了5道,Trie一道,后缀这方面也只做了一道。对于原来学习过的知识,做题尽量找了稍上难度的一些题目,零零星星的知识点平均下来每种3-6道,在此就不一一列举。搜索(32)、DP(18)、最短路(12)、线段树(10)、并查集(11)等一些常用的算法、数据结构还专门比别的多做了一些,以求熟练掌握与运用。这个学期在校期间,每种知识点至少要做30-50题,也就是要用1-2个星期进行训练,而搜索,DP是需要持续训练的。冬令营上的讲义与题目,也进行了学习,但是仍有没有弄明白的地方,在学校要向同学请教。
再次,因为对大学的数学很感兴趣(线性代数、微积分),所以我在网易公开课里面找到了一些关于这方面的课程学习。下来收获颇丰,打算在学校期间,也抽时间学习学习,增长一些知识,锻炼一下思维。
总之,这个寒假可以说是一个属于OI的寒假,期间也并没有外出旅游,整天在家除了正常的吃饭,运动,看书,睡觉(外加上观看一些春节特有节目等),大部分的时间就是做题,学知识点。其实有时候会感觉很枯燥,但是现在感觉假期很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