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配器模式将某个类的接口转换成客户端期望的另一个接口表示,目的是消除由于接口不匹配所造成的类的兼容性问题。主要有如下3类的适配器模式:类、对象、接口。
充电器的头就相当于一个适配器,它适配了手机充电线和插座。
适用场景和优缺点 |
适用场景:
有动机地修改一个正常运行的系统接口
优点:
(1)可以让任何两个没有关联的类一起运行
(2)提高了类的复用
(3)增加了类的透明度
(4)灵活性好
缺点:
(1)过多地使用适配器,会让系统非常零乱,不易整体进行把握
(2)由于 JAVA 至多继承一个类,所以至多只能适配一个适配者类,而且目标类必须是抽象类
实现思路 |
类图
实现思路
(1)定义一个Targetable接口,里面有一个将要被重写的方法。这个接口是客户所期待的接口。
(2)定义一个适配器类,适配器类中要重写上面的方法
(3)测试类中,访问的是适配器类的方法。其中运用到了多态。
代码实现 |
适配器模式主要分为3类:类的、对象的、接口的。
类的适配器模式:
当希望将一个类转换成满足另一个新接口的类时,可以使用类的适配器模式,创建一个新类,继承原有的类,实现新的接口即可。
public interface Targetable {
public void method();
}
// 适配器类中重写了Targetable类中的方法
public class Adapter extends Source implements Targetable {
@Override
public void method() {
System.out.println("this is the targetable method!");
}
}
public class Adapter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Targetable target = new Adapter();
target.method();
}
}
对象的适配器模式:
当希望将一个对象转换成满足另一个新接口的对象时,可以创建一个Wrapper类,持有原类的一个实例,在Wrapper类的方法中,调用实例的方法就行。
其余的和类适配器相同,只一点不同。在类的适配器模式中,Adapter类继承的是Source类,而在对象的适配器中,使用的是Source类的实例。
public class Wrapper implements Targetable {
private Source source;
public Wrapper(Source source){
super();
this.source = source;
}
@Override
public void method() {
System.out.println("this is the targetable method!");
}
}
//测试类
public class Adapter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ource source = new Source();
Targetable target = new Wrapper(source);
target.method2();
}
}
接口的适配器模式:
当不希望实现一个接口中所有的方法时,可以创建一个抽象类Wrapper,实现所有方法,我们写别的类的时候,继承抽象类即可。
public interface Sourceable {
public void method();
}
public abstract class Wrapper implements Sourceable{
public void method(){}
}
public class SourceSub extends Wrapper {
public void method(){
System.out.println("the sourceable interface's second Sub!");
}
}
public class Wrapper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ourceable source = new SourceSub();
source.metho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