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结、二极管、三极管

由于某些原因,我觉得我大一的学习太过浅薄了,代码方面,我是大一才真正知道有编程这个东西,很多时候,代码写的很垃圾,而电路方面,放大电路,滤波电路,电源稳压,如此之多,我却连基础的东西都尚未知道,遂痛定思痛,在发给大家我对与这些东西理解的同时,也增强我对其的掌握。
愿我们再创辉煌

一、二极管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本征半导体

完全纯净的、具有晶体结构的半导体,称为本征半导体,但是这种半导体在实际的工艺中根本不可能存在,故而这是一种理想的半导体。

2.N型、P型半导体

2.1前言

纯净的半导体内几乎不含电子和空穴,而电流形成的条件是电荷的定向移动,故而纯净的导电性几乎不存在,在后来人们的研究发现,惨杂在纯净的半导体中,掺入适量的杂质,会使半导体的导电能力有成百万倍的增长,使半导体获得了强大的生命力。

2.2N型半导体

N型半导体也称为电子型半导体,其中自由电子浓度远大于空穴浓度的杂质半导体,也正因此N型半导体带负电。

2.3P型半导体

P型半导体空又称穴型半导体,是以带正电的空穴导电为主的半导体,也正因此P型半导体带正电。

在之后的学习中,他们的电性较为重要,因此有一种记忆方法,为N是negative首字母,故此N型半导体为负电

接下来就是正题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PN结

想象一下,当我们把这两种材料放在一起会怎么样?

3.1形成原理

1.粒子存在着扩散运动(不是分子热运动):粒子会从密度大的地方迁移到密度小的地方去
2.通过高中物理我们知道,电子相比与他的原子核的质量是小的可怜,所以这其中运动的多为电子。
因此,二者交界处,N型半导体的电子不断与P型半导体的空穴结合,二者中间形成了”一堵墙“——耗尽层也就是我们所说的PN结。

3.2作用

当我们给这个”新东西“外加电源会发生什么呢?

电源:负极一端不断发射电子,正极接收电子。

我们现在已经知道这个”新东西“叫做半导体。

当我们将N型半导体的那一端接入电源负极,P型半导体那一端接入电源正极,当电压大于0.7V,二极管导通,
原因:电压在0.7V时,在电场作用下,电子穿过了耗尽层,
当我们将N型半导体的那一端接入电源正极,P型半导体那一端接入电源负极,二极管不导通,
原因:电子会与P型半导体中的空穴形成更大的耗尽层,会导致电子无法穿过去,没有电子移动,也就不会导通。

对于不能穿过去的原因,我猜想了一些可能
一是因为,电子的半径比原子小很多,在运动的时候,会被阻挡
二是因为,电子的质量也比原子小很多很多,也许是万有引力???
//不是搞科研的,就猜猜看了,不喜勿喷,我也没搜到相关资料,大佬们可以评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二极管

4.1伏安特性曲线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简单一句话,正向导通,反向截止

4.2齐纳击穿、雪崩击穿

1.齐纳击穿
需要在高浓度惨杂情况下才发生
(有点复杂)略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雪崩击穿
在3.2中,如果我们正向加压很大时,漂移运动越来越强,电子撞击PN结,使其中的共价键断裂,且将这个电子带出来,可以理解为PN结越来越薄,直到消失,变成了导体。

5.二极管钳位电路

5.1 电路及其原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当A点电压大于VDD+0.7V(二极管导通电压),上方二极管导通,B点电压恒定在VDD+0.7V、
当A点电压小于-0.7V,下方二极管导通,B点电压恒定在-0.7V。

在学习stm32单片机的IO口时,你一定遇到过这样的电路,仔细想想!!!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5.2仿真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该电压被稳定在0.7~5.7V(大约)
IO口的保护电路就是这样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二、三极管(双极晶体管)

1.结构

构成:发射区(惨杂浓度高) 发射结 基区(惨杂低非常薄) 集电结 集电区(惨杂浓度低但面积大)
三极管有三个引脚,分别是基极(Base)、集电极(Collector)和发射极(Emitter)。

2.类型

下图为两种不同结构的三极管,下图为两种不同结构的三极管。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1判断NPN和PNP的三极管

1.书本上,我们通过三极管符号,如图,此箭头表示着PN结的电流流向,故此可以进行区分PNP和NPN型三极管。

!!!PN结的电流流向为P流向N

2.实物上:通常我们需要先判断基极在什么地方
<在使用直插封装的三极管时>

(1)将万用表拨到二极管档,我们先用红表笔放在其中任意一个引脚,黑表笔依次寻找,如果发现有两次导通,则为红表笔所在为NPN型的基极,当红表笔接三个引脚均无此现象,则大概率是PNP型,验证则通过将黑表笔放在其中任意一个引脚,红表笔依次寻找,如果发现有两次导通,则确实为PNP型,黑表笔所在为PNP型的基极,。
(2):如何判断发射极和集电极,根据惨杂浓度的不同可以通过测得其电阻的差异(但是由于这种电阻差异很小,很容易出现无法判断的情况)
(3):大部分的三极管引脚大多都是固定的,一般来说,
如果测得基级在中间,必然左边发射极右边集电极
如果基极在边上,发射极也在边上,基极和发射极在两边

<在使贴片封装的三极管时>

贴片三极管以品字形摆放,左下角位基极B,中间上方为集电极C,右下角位发射极E,品字形如下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三极管的共射特性曲线

3.1前言

至于为什么叫做共射特性,相比大家已经猜到了,对于三极管来说,不同的电路有着不一样的特性,故此我们对于三极管处于共射放大电路时,来进行研究

3.2共射放大电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为什么叫做共射放大电路呢?
首先,两个概念
输入回路就是指信号输入构成的回路。信号只有共地才能让电流通过用电气,从而触发电路其他部分。
输出回路就是信号输出与用电气构成的一个电流能走的电路。
对于此电路来说
由基极到发射极的闭合电路我们称之为输入回路
由发射极到集电极的闭合电路我们称之为输出回路
我们可以看到输入回路和输出回路的公共端在发射极,三极管起放大作用,故称共射放大电路。

3.3输入特性

即输入回路中,Ib与Ube之间的关系,很明显,将三极管看成两个PN结,所以Ib与Ube之间的关系就是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曲线。

然而,Uce的大小对于输入回路是一个变量。
在分析时,常常使Uce为一个定值

官方解释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3输出特性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分为三个区
截止区:发射结小于开启电压,集电极反偏。

此时ib为0,三极管的两个pn结都不导通,则ic无电流。

放大区:发射结正偏,集电极反偏。

此时ib与ic成比例,与Uce的大小无关

饱和区:发射结正偏,集电极正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c语言15天菜鸟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