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s+lua脚本


一、Lua脚本操作Redis的优势

特性说明
原子性Lua脚本在Redis中单线程执行,所有操作要么全部成功,要么全部失败。
减少网络开销将多个Redis命令合并为一个脚本执行,减少客户端与服务端的通信次数
复杂逻辑封装可实现条件判断、循环、计算等复杂逻辑(Redis原生命令无法直接实现)。
集群兼容性通过显式声明KEYS,保证在Redis集群模式下正确路由到目标节点。

二、Lua脚本基本规范

1. 参数传递
  • KEYS数组:所有操作的Redis键(Key)必须显式声明,通过KEYS[1], KEYS[2]访问。
  • ARGV数组:其他参数(如值、标志位)通过ARGV[1], ARGV[2]访问。
  • 示例
    -- KEYS[1]=user:123:likes, ARGV[1]=pic_456
    redis.call('SADD', KEYS[1], ARGV[1])
    
2. 返回值
  • Lua脚本的最后一个值会作为执行结果返回给客户端。
  • 可返回nil、数值、字符串、表(自动转为Redis多行回复)。
3. 脚本编写原则
  • 禁止使用全局变量:所有变量需用local声明。
  • 避免长耗时操作:Lua脚本会阻塞Redis其他请求,需确保高效性。

三、常用Lua脚本操作

1. 数据操作
操作示例代码
Stringredis.call('SET', KEYS[1], ARGV[1])
Hashredis.call('HSET', KEYS[1], 'field', ARGV[1])
Setredis.call('SADD', KEYS[1], ARGV[1])
ZSetredis.call('ZADD', KEYS[1], ARGV[1], ARGV[2])
Listredis.call('LPUSH', KEYS[1], ARGV[1])
2. 条件判断
if redis.call('EXISTS', KEYS[1]) == 1 then
    return redis.call('GET', KEYS[1])
else
    return nil
end
3. 循环操作
for i=1, #ARGV do
    redis.call('SADD', KEYS[1], ARGV[i])
end
4. 错误处理
local ok, err = pcall(redis.call, 'INCRBY', KEYS[1], ARGV[1])
if not ok then
    return {err = err}
end

四、注意事项

场景解决方案
集群模式确保所有KEYS在同一个哈希槽(可通过Hash Tag实现,如{user}:123:likes)。
脚本性能避免复杂循环或大范围数据遍历,优先用Redis原生命令。
脚本缓存使用SCRIPT LOAD预加载脚本,通过EVALSHA执行(减少网络传输)。
调试脚本通过redis.log(redis.LOG_DEBUG, 'message')输出日志(需配置Redis日志级别)。

五、典型应用场景

场景Lua脚本作用
分布式锁原子化实现锁的获取、续期、释放(避免锁误删)。
计数器原子化增减计数(如点赞数、库存扣减)。
排行榜计算分数并更新ZSet,返回排名结果。
批量操作合并多个命令(如先检查条件再删除数据)。

六、调试与测试

  1. 直接执行脚本(通过redis-cli):
    redis-cli --eval script.lua key1 key2 , arg1 arg2
    
  2. 捕获错误
    local ok, result = pcall(redis.call, 'COMMAND', params)
    if not ok then
        return {error = result}
    end
    

点赞实现

编写lua脚本

public class RedisLuaScript {

    /**
     * 点赞 Lua 脚本
     * KEYS[1]       -- 临时计数键
     * KEYS[2]       -- 用户点赞状态键
     * ARGV[1]       -- 用户 ID
     * ARGV[2]       -- 壁纸 ID
     * 返回:
     * -1: 已点赞
     * 1: 操作成功
     */
    public static final RedisScript<Long> LIKE_SCRIPT = new DefaultRedisScript<>(
            		"local tempLikeKey = KEYS[1]\n" +
                    "local userLikeKey = KEYS[2]\n" +
                    "local userId = ARGV[1]\n" +
                    "local picId = ARGV[2]\n" +
                    "\n" +
                    "-- 1. 检查是否已点赞(避免重复操作)\n" +
                    "if redis.call('HEXISTS', userLikeKey, picId) == 1 then\n" +
                    "    return -1\n" +
                    "end\n" +
                    "\n" +
                    "-- 2. 获取旧值(不存在则默认为 0)\n" +
                    "local hashKey = userId .. ':' .. picId\n" +
                    "local oldNumber = tonumber(redis.call('HGET', tempLikeKey, hashKey) or 0)\n" +
                    "\n" +
                    "-- 3. 计算新值\n" +
                    "local newNumber = oldNumber + 1\n" +
                    "\n" +
                    "-- 4. 原子性更新:写入临时计数 + 标记用户已点赞\n" +
                    "redis.call('HSET', tempLikeKey, hashKey, newNumber)\n" +
                    "redis.call('HSET', userLikeKey, picId, 1)\n" +
                    "\n" +
                    "return 1", Long.class
    );

    /**
     * 取消点赞 Lua 脚本
     * 参数同上
     * 返回:
     * -1: 未点赞
     * 1: 操作成功
     */
    public static final RedisScript<Long> UNLIKE_SCRIPT = new DefaultRedisScript<>(
            		"local tempLikeKey = KEYS[1]\n" +  // 显式换行
                    "local userLikeKey = KEYS[2]\n" +
                    "local userId = ARGV[1]\n" +
                    "local picId = ARGV[2]\n" +
                    "\n" +  // 空行分隔逻辑块
                    "-- 1. 检查用户是否已点赞(若未点赞,直接返回失败)\n" +
                    "if redis.call('HEXISTS', userLikeKey, picId) ~= 1 then\n" +
                    "    return -1\n" +
                    "end\n" +
                    "\n" +
                    "-- 2. 获取当前临时计数(若不存在则默认为 0)\n" +
                    "local hashKey = userId .. ':' .. picId\n" +
                    "local oldNumber = tonumber(redis.call('HGET', tempLikeKey, hashKey) or 0)\n" +
                    "\n" +
                    "-- 3. 计算新值并更新\n" +
                    "local newNumber = oldNumber - 1\n" +
                    "\n" +
                    "-- 4. 原子性操作:更新临时计数 + 删除用户点赞标记\n" +
                    "redis.call('HSET', tempLikeKey, hashKey, newNumber)\n" +
                    "redis.call('HDEL', userLikeKey, picId)\n" +
                    "\n" +  // 确保return前有换行
                    "return 1",  // 最后一行无需\n(Redis会自动补全)
            Long.class
    );
}

执行lua脚本

redisTemplate.execute(
				RedisLuaScriptConstant.LIKE_SCRIPT,
				Arrays.asList(tempLikeKey,userLikeKey),
				loginUser.getId(),
				picId
);
redisTemplate.execute(
				RedisLuaScriptConstant.LIKE_SCRIPT,
				Arrays.asList(tempLikeKey,userLikeKey),
				loginUser.getId(),
				picId
);
### 解决 VSCode 中 JSON 文件只读问题的方法 当遇到在 VSCode 编辑器中无法编辑 JSON 文件的情况时,这通常是因为文件被标记为只读。为了取消这种状态并允许正常编辑,可以通过调整设置来解决问题。 对于因权限或环境配置引起的只读情况,建议按照如下方式处理: 通过修改VSCode的特定设置选项能够有效解决该类问题,在VSCode内依次执行以下命令可达到目的:点击左下角齿轮图标进入设置界面;利用搜索栏查找`Shebang`相关配置项;找到名为`Run Code Configuration: Respect Shebang`的选择框,并确保其处于启用状态[^4]。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上述操作主要是针对由插件引发的只读状况,而并非操作系统层面设定的真正意义上的只读属性。 另外一种常见的情形是由于文件本身或者所在磁盘分区设置了只读标志位所造成的。此时应当检查目标JSON文档以及它所在的存储设备的状态,确认是否有外部因素干扰写入权限。如果是这种情况,则需前往资源管理器或者其他相应工具里解除对应的限制条件后再尝试编辑。 最后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在某些特殊环境下(比如使用PlatformIO开发框架配合SDCC编译器),可能还会碰到因为IDE未能正确解析自定义语法而导致误报只读警告的现象。对此可通过适当调整预处理器宏定义的方式绕过此类伪异常,例如向项目源码引入`__SDCC_SYNTAX_FIX`参数以便让VSCode更好地理解非标准C语言结构[^2]。 尽管以上措施有助于缓解大多数场景下的只读难题,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仍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必要时查阅官方文档获取更详尽的帮助信息。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